[实用新型]一种动感蜡烛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4735.5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2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金仲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川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10/04 | 分类号: | F21S10/04;F21S9/02;F21V2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刘正君 |
地址: | 311115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感 蜡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蜡烛,尤其涉及一种动感蜡烛。
背景技术
现有的蜡烛主要为点火燃烧型的蜡烛,成本低廉,但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市场上现在也有很多中电子蜡烛,大部分的结构是,具有一个主体,在主体上端设置发光体,在发光体上面涛哥火焰形状的透明桃子,有发光体发出的光从火焰头形状的透明套子中透出来,但是这种电子蜡烛的火焰真实效果很不理想,就像是一盏灯,无法体现蜡烛火焰跳动的那种效果。另外也有些电子蜡烛的火焰部分采用飘带,通过吹气装置吹动飘带摆动,从而实现火焰跳动的效果,这种电子蜡烛相比前面一种效果上是改进了,但仍然无法很好体现出蜡烛火焰跳动的效果,且其结构较复杂,而起飘带也容易受到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了现有电子蜡烛火焰部分效果不真实,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火焰效果好的动感蜡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感蜡烛,包括主体,在主体上部设置有若干片导光片组合而成的仿真火焰体,在主体上端内设置有若干发光芯片,每个发光芯片分别对应设置在一片导光片底部,在主体内部设置有控制发光芯片依次发光的控制器和电池,发光芯片分别连接在控制器上,控制器与电池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若干导光片组合构成仿真火焰体,并由控制器控制发光芯片逐个发光,使得仿真火焰体看起来像是在跳动,更像真实的火焰。控制器采用现有的单片机,用于控制发光芯片进行逐个发光。电池为发光芯片和控制器提供电源。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光片表面上设置有反光面,反光面为网格或点阵结构,每片导光片上反光面的形状互不相同且互不相叠,所有导光片叠合在一起时,导光片上的反光面共同构成导光片形状。在导光片上设置反光面,反光面为粗糙面,可以为网格结构或者点阵结构,发光后造成散射,使得发光更亮,且各反光面形状各不相同且不叠加,使得发光更具有层次感,更能形象表现出火焰跳动的特点。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上端内设置有若干出光室,出光室之间相互隔光,每个发光芯片分别设置在一个出光室内,每个出光室与一个导光片底部相接。出光室将各发光芯片相隔开来,使得一个发光芯片照亮一片导光片,不会发生同时照亮多片导光片的情况,这样使得导光片能逐片点亮,发光形成层次感,更像真实的火焰。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光片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插入脚,导光片安装时插入脚插入在主体上端,发光芯片位于两插入脚之间。该插入脚使得导光片插置在主体上端,通过粘结剂将导光片固定在主体上端,另外该插入脚位于发光芯片两端,插入脚同时也起到导光作用。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外部包裹有一层石蜡层。使得仿真蜡烛更像真的蜡烛。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光片至少具有两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火焰效果更加形象,更像真实的火焰,结构简单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出光室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主体 2-导光片 3-出光室 4-发光芯片 5-控制器 6-电池 7-底盖 8-反光面 9-插入脚 10-石蜡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一种动感蜡烛,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主体1,主体为中空结构,如图4所示,在主体上端内设置有三个出光室3,三个出光室并排设置,出光室之间相隔光。在每个出光室内分布设置有一个发光芯片4,主体上端上设置有三片导光片组成的仿真火焰体,三片导光片形状一样,都呈火焰状。每个出光室分布连接在一个导光片底部。在主体内还设置有控制器5和电池6,发光芯片分布连接在控制器上,控制器与电池连接。在主体底部上设置有底盖7。控制器采用常用的单片机,控制器控制三个发光芯片依次闪烁。
图3所示,导光片的底部两侧设置有插入脚,插入脚插入在主体上端,并通过粘结剂将导光片固定在主体上端。导光片表面上设置有反光面8,反光面为网格,每片导光片上反光面的形状互不相同且互不相叠,所有导光片叠合在一起时,导光片上的反光面共同构成导光片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川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川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47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