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绿潮围隔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4420.0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0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慧;何培民;吴青;崔建军;吴建勇;周玲洁;杨欣欣;张建伟;贾书磊;陈中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3/00 | 分类号: | A01G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2013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潮围隔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绿潮围隔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绿潮是一种在世界沿岸国家中普遍发生的有害藻华,同时也是一种可以造成次生环境危害的生态异常现象。许多沿海国家均发生过较大规模绿潮,并至今难以防治,成为世界性难题。自2007年以来,我国黄海近海海域连续6年暴发大规模绿潮,最大涉及面积达60000km2,累积覆盖面积达2700km2,绿潮面积之大及形成之快堪称世界之最,对沿岸海洋生态环境和生态服务功能造成产生严重破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针对我国黄海大规模绿潮暴发,国内国外均加大力度研究,甚至动用了卫星遥感跟踪,由于我国黄海绿潮暴发突然及暴发背景比较复杂,部分科学家已提出一些推断和假设,但至今我国黄海绿潮暴发源头及暴发机制还不十分清楚,这也是我国绿潮研究现状的难点所在。
海水富营养化、绿潮藻自身独特生物学特征、生态适宜性是绿潮暴发三个重要要素。目前国内外更多关注绿潮藻繁殖特性及生长条件,而围隔实验也是研究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实验方法大致是:将装置及其组件运到绿潮暴发海区,由实验人员将装置组装起来,在加入绿潮藻前,先对绿潮藻湿重及生理因子进行测定,添加进装置后,再定期观察和测定。
目前所用的实验装置要么将内外水体隔开,要么纱网孔径太大,使绿潮藻漏出,实验获得的结果尚不能完全反应绿潮暴发海区绿潮藻的生长状况;而且这种实验装置普遍为价格昂贵的大型实验装置,对实验现场条件要求高,且海上作业具有一定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绿潮围隔实验装置,该装置能更好的模拟绿潮暴发海域的实际环境,且其成本低,组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绿潮围隔实验装置,包括储水容器和藻桶;所述储水容器的顶部设有进水口,靠近底部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口;所述藻桶的开口处设有细孔纱网罩,所述细孔纱网罩的中心设有开口;所述储水容器的出水口与水管的一端相连,所述水管的另一端置于细孔纱网罩开口的上方;所述水管上还设有流量控制阀。
其中,所述细孔纱网罩包括倒漏斗型框架和孔径为20目的透明网布,所述框架用硬质材料制成,其上开口小,下开口大,所述透明网布固定在所述框架上。
其中,所述储水容器置于高于藻桶的案板上。
其中,所述水管为至少有两个出水管的多头式水管,每个出水管上设有流量控制阀。
其中,所述储水容器为容量为1000升的聚乙烯塑料桶。
其中,所述藻桶本体是长宽高分别为70cm、40cm、50cm的聚乙烯塑料整理箱。
该装置还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通过水泵和水管与储水容器的进水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培养条件更接近于绿潮暴发海域的实际环境,可以为揭示绿潮暴发机制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2)实现多组平行实验,使实验数据更据说服力;
3)实验材料易获得,成本低,实验装置可组装,搬运方便、而且可重复
利用,性价比高;
4)利用流量控制阀调节水流速度以模拟海上水动力循环;
5)藻桶的开口处设有透明网布制成的细孔纱网罩,阻挡绿潮随水流溢出,确保实验数据真实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储水容器,2-藻桶,3-细孔纱网罩,4-水管,5-案板,6-蓄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绿潮围隔实验装置,包括储水容器1、藻桶2和蓄水箱6,储水容器1的顶部设有进水口,靠近底部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口,蓄水箱6通过水泵和水管与储水容器1的进水口相连,藻桶2的开口处设有细孔纱网罩3,该细孔纱网罩3包括倒漏斗型框架和孔径为20目的透明网布,倒漏斗型框架用硬质材料制成,其上开口小,下开口大,透明网布固定在倒漏斗型框架上,储水容器1的出水口接水管4的一端,水管4的另一端置于细孔纱网罩3的开口处,水管4上设有流量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绿潮围隔实验装置可实现多组平行实验,用多头式水管代替水管4,该多头式水管的每个出水管上均设有流量控制阀,每个出水管对应一个藻桶2,出水管置于细孔纱网罩3的开口处。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容量1000L的聚乙烯塑料桶作为储水容器1,长宽高分别为70cm、40cm、50cm的聚乙烯塑料整理箱作为藻桶2,但可根据实验的实际需要,灵活调节储水容器1和藻桶2的容量及其材质。
实验时,先将海水抽到蓄水箱6中,去除泥沙等杂质后,再用电泵将海水抽入储水容器1,添加绿潮所需营养盐,然后打开流量控制阀,海水将藻桶2装满后,再将绿潮放入藻桶2中,调节流量控制阀模拟海上水动力循环。根据水流的快慢,不定时的向储水容器1添加海水和营养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44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规模羊厂用清粪装置
- 下一篇:带有活水自浇功能的环保型豆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