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VOCs废气治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3795.5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3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普静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6 | 分类号: | B01D53/76;B01D53/44;B01D53/7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vocs 废气 治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吸附分离和污染物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废气(VOCs)废气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大面积爆发灰霾天气的次数和持续时间逐年增加,严重影响国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灰霾危害大,影响范围广,已成为当今影响中国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当下百姓最为关注的大气环境问题。
工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机动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灰霾形成的主要原因。国内工业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均已出台严格的标准来控制排放。VOCs的治理相对滞后,但已引起高度重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规定石化、化工、喷涂、印刷、纺织印染、皮革加工、制鞋、人造板生产、日化、食品加工等行业需开展VOCs收集与净化处理,净化率不小于90%。
国内外对VOCs治理的传统方法有吸收、吸附、催化燃烧、生物法等。然而这些传统方法各自存在缺陷,限制了大范围的推广使用。吸收、吸附法存在旧吸收剂、旧吸附剂的二次污染问题,且吸收剂和吸收剂更换频繁,日常运营费用高;催化燃烧法一次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特点也限制了中小型企业的使用;生物法去除VOCs的设备占地面积大,去除率易受废气浓度和废气毒性等因素影响,许多工况下处理后废气无法满足达标排放。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经济、安全、适用范围广的VOCs废气治理技术将为我国实现全面的灰霾治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VOCs废气治理装置。该技术主要采用洗脱法、等离子体法、碱吸收法等技术综合去除工业VOCs。
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气口、预处理塔、风管、防火阀、除雾器、VOCs浓度检测系统、等离子体净化器、风机、温度监控系统、旋流板塔、排气筒和风帽;进气口与预处理塔相连,风管连接预处理塔和除雾器,其中风管上设置防火阀,除雾器一端直接与等离子体净化器入口连接,连接处设置VOCs浓度检测器,等离子体净化器出口连接风机,连接处设置温度监控系统,风机与旋流板塔连接,旋流板塔塔顶出口直接设置排气筒,排气筒顶部设置风帽。
进一步说,所述的预处理塔为旋流板塔或填料塔。
进一步说,所述的等离子体净化器内设线筒式等离子处理单元,筒壁直径60-120mm,连接接地极;圆筒轴心设置直径10mm实心不锈钢棒放电极,外接等离子高压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占地面积少,一次性投资低、能耗低,去除效率高,无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中旋流板塔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中旋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2c是图2b的俯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中除雾器主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中除雾器侧视图。
图3c是本实用新型中除雾器主体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中等离子体净化器主视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中等离子体净化器侧视图。
图4c是本实用新型中等离子体净化器主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改良型腰果酚醛树脂废气处理中应用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工业VOCs废气处理装置包括进风口1、预处理塔2、风管3、防火阀4、除雾器5、VOCs浓度监测系统6、等离子净化器7、温度测控报警系统8、风机9、旋流板塔10、排气筒11、风帽12。工业VOCs废气经收集后进入预处理塔。预处理塔采用清水(或吸收液(酸、碱、白油等))对废气进行降温、除尘处理(或吸收部分VOCs废气,减少后续处理负荷)。预处理后废气经除雾进入等离子体净化器,等离子体净化器中可产生高能电子、羟基自由基、氧自由基、臭氧等高活性粒子,与废气中的VOCs分子(如乙酸丁酯、乙酸乙酯、苯、甲苯、二甲苯、甲醛等)发生反应,最终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部分有机物在等离子体中未完全降解,生成小分子有机酸和气溶胶。因此废气再经旋流板塔中清水或碱液吸收后去除二次污染物。工业VOCs废气经本实用新型装置处理后,可实现高空达标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37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卧式HF废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工业空气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