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底部进料式振动输送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93574.8 | 申请日: | 2014-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1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 发明(设计)人: | 任杰;张大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研真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47/04 | 分类号: | B65G47/04;B65G27/24;B65G27/32;B65G27/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底部 进料 振动 输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动输送系统,具体说是一种底部进料式振动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五金、塑胶、钟表业、电池、食品、连接器、医疗器械、医药、食品、玩具、文具、日常用品的制造等所用的小型的结构零件(如螺母、螺栓、胶塞等)在生产输送过程中一般采用输料斗配合振动盘组成一个振动输送系统,由输料斗将零件计量加入振动盘中,振动盘把各种产品有序地排列出来,由振动盘的出料口与自动组装设备对接,将胶塞、螺栓、螺母等零配件有序的运输到产品本体上,将产品各个部位组装起来成为完整的一个产品,或者配合自动加工机械完成对工件的加工。
而输料斗与振动盘的配合结构一般采用,将输料斗从顶部送料给振动盘,加料时,将输料斗倾斜,输料斗中的零件倒入振动盘中。传统的输料斗置于振动盘正上方,(传统的输料斗不能移动,为了保证零件最大程度的不落入振动盘之外)这种结构存在之多不足:第一,倒料过程中,容易倾洒,零件落入振动盘之外;第二,由于振动盘的出料口需要与自动组装设备对接,出料口的高度需要与之平齐,而输料斗需要比振动盘更高,在生产过程中,输料斗过高添加零件不方便,另外也耗费制作材料;第三,使用在医药制品、食品等方面的零件在装配过程中还需要无菌、无粉尘的环境,所以需要定期对生产线上的设备进行消毒,一般采用从顶部吹高压空气这样,输料斗与振动盘的自上而下的投影区域存在死区,无法清洁。
我公司设计了一种底部进料式振动输送系统,采用振动盘底部开设进料口,输料斗与振动盘底部进料口相对应的结构,使输料斗与振动盘在一个高度上,降低了输料斗的高度,节省材料,另外方便给输料斗加料,同时输料斗和振动盘可以分离,保证顶部高压空气的清洁程度,无死角,无粉尘残留。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底部进料式振动输送系统,采用振动盘底部开设进料口,输料斗与振动盘底部进料口相对应的结构,使输料斗与振动盘在一个高度上,降低了输料斗的高度,节省材料,另外方便给输料斗加料,同时输料斗和振动盘可以分离,保证顶部高压空气的清洁程度,无死角,无粉尘残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底部进料式振动输送系统,包括机架、振动盘、回转振动装置、输料斗、铲状输送板、直线振动装置、动力装置、光电感应器、控制器、支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振动盘和输料斗,振动盘包括振动盘底板和振动盘料斗,振动盘料斗底部有一个竖直方向投影为矩形的开口,所述开口向外延伸的方向设有导向板,振动盘底板下方设有回转振动装置,输料斗与机架通过支架连接,输料斗下方设有铲状输送板,铲状输送板下方设有直线振动装置,铲状输送板前端的形状与振动盘进料口形状匹配,回转振动装置和直线振动装置分别与控制器和动力装置连接,所述光电传感器设于振动盘内,光电感应器与控制器连接。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回转振动装置包括电磁铁和四个对称分布的倾斜的弹簧片,电磁铁与动力装置连接。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直线振动装置包括电磁铁和两个直线分布的弹簧片,电磁铁与动力装置连接。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支架包括两部分:支架杆和支架套,支架套设于支架杆外部与支架杆滑动连接,所述支架杆上设有若干插销孔,支架套底部也设有相应的插销槽,支架杆与支架套通过插销固定。调整插销位置可以调整支架的整体高度,以便使铲状输送板的位置与振动盘位置匹配。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铲状输送板的宽度和导向板的宽度是同等的,送料槽和进料的开口有3-5mm缝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预扭转结构代替老式扭转结构,使外轨道至轨道出口都是以水平状态输送,提高了胶塞输送的推力,由于预扭转结构靠近振动端,所以减少灌装机因振动盘推力过小引起的空塞、跳塞的报废率,提高了生产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在图中:1-机架,2-振动盘,3-回转振动装置,4-输料斗,5-铲状输送板,6-直线振动装置,7-动力装置,8-支架,9-矩形的开口,91-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研真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研真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35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