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孔陶粒生物滤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3297.0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4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黎涛;熊祖鸿;范根育;鲁敏;郭华芳;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莫瑶江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陶粒 生物 滤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多孔陶粒为过滤填料的生物滤池装置,主要用于快速渗滤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全球温室效应和高速发展的工业,使净水资源正在逐年减少并受到污染威胁。污水处理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解决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开发新型、高效、节能、低成本的污水净化处理技术。
快速渗滤污水处理系统(RI)是污水土地处理技术的一种。它选用渗透性好的天然砂土地作为快渗池场地,把污水布在快渗池上,污水在快渗池里相互交替进行淹水和落干,通过污水下渗土层产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RI系统的优点是:运转费用低,操作方便,容易管理,出水水质优于常规的活性污泥法二级污水处理系统。但RI也具有占地面积大、场地条件要求严格、水力负荷低等缺陷,只适于因地制宜地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RI系统的诸多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水力负荷大、过滤效果好、成本低、以多孔陶粒为过滤填料的生物滤池装置。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孔陶粒生物滤池,在防渗池体中用漏水格栅板分隔成上层的生物过滤腔和下层的集滤腔;所述生物过滤腔的顶部设有进水口,生物过滤腔内设有多孔陶粒滤层;所述多孔陶粒滤层由可悬浮于水中的、表面分布宏孔结构的多孔陶粒组成;所述集滤腔中设有出水口和排泥口。
所述的多孔陶粒按照在先专利申请“一种多孔陶粒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1310545843.5)”所述方法制备。所用的多孔陶粒是利用陶瓷抛光废渣、污泥、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烧制而成,材料成本低廉、生产工艺简单,大大降低材料成本。多孔陶粒可散装运输,施工现场集成封装,大大减小包装、运输和施工成本。
污水从进水口进入,经过多孔陶粒滤层生物过滤后,泥和过滤水经漏水格栅板流进集滤腔,过滤水从出水口排出,泥从排泥口排出。多孔陶粒滤层表面的多孔结构具有以下作用:(1)可拦截悬浮物,使污水中的泥水分离;(2)可作为微生物生长载体,使微生物生长于表面并吸收污泥中的有机物,达到生物净化;(3)多孔陶粒滤层比水轻,当池体水位上升到一定时,多孔陶粒便悬浮分散于水中,滤层中的污泥即脱离陶粒沉入池底,从而达到陶粒和泥分离的作用。
较佳地,该多孔陶粒生物滤池中还包括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包括水泵、上布水管和下布水管;所述上布水管和下布水管均与水泵连接;所述上布水管延伸至生物过滤腔中、置于多孔陶粒滤层的上方;所述下布水管延伸至集滤腔中;所述下布水管上还设有阀门,防止过滤水倒流。上布水管和下布水管用于正反向冲洗多孔陶粒滤层。
较佳地,所述生物过滤腔的底部还设有风机;风机的作用是在冲洗多孔陶粒滤层时,将空气带入滤池,搅动清洗水冲刷多孔陶粒,使多孔陶粒表面的污泥脱落沉积;风机鼓风的另一个作用是为滤料表面的好氧生物膜提供氧气,促进好氧生物降解池中的有机污染物。
较佳地,所述排泥口位于集滤腔的底部,所述集滤腔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将沉积泥刮至排泥口的刮泥装置。
较佳地,所述出水口有两个,包括净水出口和清洗水出口,两个出水口均配有滤网和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多孔陶粒生物滤池,采用高比表面积宏孔结构的多孔陶粒代替普通陶粒、石英砂、砾石等滤料,大大地提高滤池吸附、过滤、负载生物膜的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多孔陶粒层可吸附污水中90%以上的悬浮物,使污水得到深度净化,同时提高水力负荷,减少滤池的占地面积。
多孔陶粒滤层的多孔结构,使其具备吸附污染物、拦截固体颗粒、负载生物膜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成本低、重量轻、易清洗、易搬运,可用于去污填料、生物挂膜填料、吸水填料等。多孔陶粒代替传统的普通陶粒、石英砂、砾石,由于净水效率大幅度提高,可将传统的快滤池和快渗池合二为一,减少施工费用,节约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多孔陶粒滤层在冲洗具备节水优势:由于多孔陶粒内部也分布纵横交错、互不贯通的闭孔结构,使多孔陶粒比重比水轻,当水体积达到一定量时,多孔陶粒即悬浮或漂浮水中,表层的杂质脱离陶粒沉入水底,从而使滤层更容易清洗再生,冲洗水量可大幅度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多孔陶粒生物滤池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防渗池体;2-生物过滤腔;3-集滤腔;4-漏水格栅板;5-污水进水口;6-多孔陶粒滤层;7-排泥口;8-清洗水出口;9-净水出口;10-水泵;11-上布水管;12-下布水管;13-风机;14-刮泥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32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