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红外线压力手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3205.9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1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传伟;张鹏;周学刚;胡广翻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C23/04 | 分类号: | G08C23/04;E21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1005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红外线 压力 手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井下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红外线压力手抄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煤矿回采工作面采用自移式液压支架,它以高压液体为动力,由金属构件和若干液压元件组成,使支架的支撑、切顶、移架和输送机推移等工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液压支架的使用大大地改善了回采工作面的工作条件、降低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有效地增加了劳动安全性,使工作面的产量和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为工作面的自动化创造了条件。在液压系统中,压力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当压力超过或低于限定值时系统就会发生故障,从而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很大威胁。国内大多数煤矿对支架压力参数检测均使用传统的机械式液压测量仪表(通常称为机械圆图仪)。这类仪表对支架压力参数的获取是靠指针在一记录纸上移动来记录数据,但往往由于记录纸具有伸缩性、曲线线条的宽度不一等因素,使得仪表记数的精度低、误差大。而且数据被记录后,每天还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取出机械圆图仪内的记录纸,然后将数据经过手工转换到直角坐标系下再记录存档。
显然,这种传统的机械圆图仪及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故障检测的需要,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自动记录支架上压力、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显示打印所需信息的智能化仪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红外线压力手抄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红外线压力手抄器,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主控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液晶显示模块、键盘输入模块、时钟模块、电源管理模块、与上位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的RS232串口通信模块、以及与下位压力测试仪进行数据传输的红外通信模块;所述的数据存储模块、液晶显示模块、键盘输入模块、时钟模块、电源管理模块、RS232串口通信模块、红外通信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主控模块采用的是89C55单片机。
进一步,所述键盘输入模块为8031芯片。
进一步,所述时钟模块为PCF8583芯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红外线压力手抄器,结构清晰、简单,可以方便精确地对煤矿支架压力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绘图和打印报表,数据容量较大,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红外线压力手抄器可一次采集30台压力测试仪一周内的压力数据,可安全的应用于煤矿井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红外线压力手抄器,包括主控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液晶显示模块、键盘输入模块、时钟模块、电源管理模块、与上位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的RS232串口通信模块、以及与下位压力测试仪进行数据传输的红外通信模块;所述的数据存储模块、液晶显示模块、键盘输入模块、时钟模块、电源管理模块、RS232串口通信模块、红外通信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相连接。
主控模块采用的是89C55单片机。
键盘输入模块为8031芯片。
时钟模块为PCF8583芯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红外线压力手抄器,在89C55单片机的控制下进行工作,数据存储模块选用128K非易失性DS1245,用于可靠的存放采集到的数据,键盘模块采用4×3轻触式键盘,用于选择功能,时钟模块用于显示当前时间和计算数据长度;与上位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的RS232串口通信模块采用串行通信技术,符合RS-232C串行通信接口规范,用于向上位机传输数据,与下位压力测试仪进行数据传输的红外通信模块采用红外线通信技术,选用TFMS5380红外发射和接收芯片,载波频率为38KHz,波特率为2400Kbps,用于采集压力测试仪内存储的数据,电源管理模块负责将电池组所提供电压转化为芯片的工作电源,并选用MAX813L进行低压监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32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