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水桥梁组合式基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1383.8 | 申请日: | 2014-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4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潘东发;李军堂;张爱花;王东辉;马晓东;徐启利;王寅峰;沈大才;潘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52 | 分类号: | E02D27/52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水 桥梁 组合式 基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水桥梁组合式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桥梁基础结构的类型有低桩承台和高桩承台两种。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桥梁需跨越的水面越来越宽,水越来越深。在此类深水桥梁基础结构设计时,若采用低桩承台基础结构,将承台设置在河(海)床面附近,则需要的基桩自由长度小,基桩数少,但是对应承台施工所用的钢围堰面积大、高度高、结构重,施工困难,特别是在浪大、潮急的海洋环境下则根本无法进行承台施工。若采用高桩承台基础结构,将承台设置在水面附近,则承台施工相对简单,但是需要的基桩自由长度大,在同样的荷载条件下,需设置大量基桩。因此,深水桥梁基础结构的设计成为此类桥梁设计的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水桥梁组合式基础结构,其适应深水桥梁施工,基桩自由长度小,基桩数少,承台施工简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水桥梁组合式基础结构,位于深水中,该基础结构的下端插入河床,上端露出水面,该基础结构包括若干基桩,所有基桩插入河床,各基桩的桩身部分露出河床,各基桩均匀分布,组成至少两个基桩组,所有基桩组排成一列,每个基桩组的顶面设置有一个小承台,每个小承台的顶面设置有一个中墩柱,所有中墩柱的顶面共同设置一个大承台,所有小承台和中墩柱位于深水中,大承台的台身部分露出水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基桩、小承台和中墩柱均为圆柱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中墩柱的半径小于小承台的半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中墩柱位于对应小承台的上表面中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小承台位于对应基桩组的上表面中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大承台为柱体,大承台的横截面呈中部为长方形、两端为半圆形的跑道形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基桩为钻孔灌注桩。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每个基桩组由4个基桩组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基础结构包括8个基桩,8个基桩组成2个基桩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基础结构中,各基桩均匀分布组成至少两个基桩组,每个基桩组的顶面设置一个小承台,小承台将基桩在河床面附近连成一个整体,减小基桩自由长度,改善基桩的受力,以减少基桩数量,降低工程造价。
2、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基础结构中,所有基桩组排成一列,每个基桩组的顶面设置一个小承台,每个小承台的顶面设置一个中墩柱,所有中墩柱的顶面共同设置一个大承台,大承台的台身部分露出水面,每个小承台施工所用钢围堰面积小、结构轻,承台施工简单,大承台设置在水面附近,受水深、波浪及潮位影响小,承台施工简单方便。
3、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基础结构中,中墩柱采用高标号混凝土浇筑而成,在干燥的钢围堰环境内施工,可减小其截面尺寸,节省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深水桥梁组合式基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沿B-B′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沿C-C′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桩,2-小承台,3-中墩柱,4-大承台,5-河床,6-水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深水桥梁组合式基础结构,该基础结构位于深水中,下端插入河床5,上端露出水面6。该基础结构包括若干个基桩1,所有基桩1插入河床5,各基桩1的桩身部分露出河床5,各基桩1均匀分布,组成至少两个基桩组,所有基桩组排成一列,每个基桩组的顶面设置一个小承台2,每个小承台2的顶面设置一个中墩柱3,所有中墩柱3的顶面共同设置一个大承台4。所有小承台2和中墩柱3位于深水中,大承台4的台身部分露出水面6。
参见图2所示,基桩1和小承台2均为圆柱体,每4个基桩1组成一个基桩组,8个基桩1共组成2个基桩组,每个基桩组的顶面设置一个小承台2,小承台2位于对应基桩组的上表面中部。
参见图3所示,中墩柱3为圆柱体,中墩柱3的半径小于小承台2的半径,每个中墩柱3位于对应小承台2的上表面中部,中墩柱3采用高标号混凝土浇筑而成。
参见图4所示,大承台4为柱体,大承台4的横截面呈中间为长方形、两端为半圆形的跑道形状,大承台4设置在两个中墩柱3的顶面。
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13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空线缆在线无损检测支架稳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沟油检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