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电流自动控制连接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1302.4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9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蒋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玮 |
主分类号: | H02H3/08 | 分类号: | H02H3/08;H02H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100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流 自动控制 连接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电流自动控制连接模块,属于电气领域。
背景技术
过载电流就是超过额定电流的电流。大于回路导体额定载电流量的回路电流都是过电流。它包括过载电流和短路电流。其区分是回路绝缘损坏前的过电流称作过载电流;绝缘损坏后的过电流称作短路电流。电气回路因所接用电设备过多或所供设备过载(例如所接电动机的机械负载过大)等原因而过载。其电流值不过是回路载流量的不多倍,其后果是工作温度超过允许值,使绝缘加速劣化,寿命缩短,它并不直接引发灾害。因此过载电流保护是大电流输出的一种及时保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电流自动控制连接模块,从而能够保证在实时电流超出额定电流后,能够实施自我保护机制的一种模块。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大电流自动控制连接模块,其构造主要包括:承插端、插口端、插舌、蜂鸣警报器、接线柱、扣槽、电源输入线、导电片a、凸扣、支撑腔、导电片b、热敏导电片、支撑角、警报传感囊,所述的承插端内覆导电片b,其中心位置固定有支撑腔;承插端一端设有接线柱,侧面开有扣槽;
所述的插口端内设有蜂鸣警报器,一端固定有插舌;所述的插舌上外覆导电铜片层;插口端一侧设有凸扣;
所述的支撑腔四角位置设有支撑角,热敏导电片包裹支撑腔上;所述的支撑腔内设有警报传感囊;所述的警报传感囊通过导线与蜂鸣警报器相连通。
上述的插舌内设有与热敏导电片相匹配的导电片。
上述的热敏导电片其通过电流量小于50A。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热敏导电片作为电流通过的桥接,实现了当实时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后,能够自我变形,从而使得触发警报传感囊发出警报信号,发出警报;而且在警报声无人处理的情况下,发生自我断电,实施了保护的有效机制。区别于传统的保险丝保护过流的方式,本实用新型过流后断电后,等热敏导电片恢复常温还是可以继续工作,不是一次性的;而且本装置更具有闭合、开路电路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电流自动控制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电流自动控制连接模块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电流自动控制连接模块承插端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电流自动控制连接模块支撑腔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承插端,2-插口端,3-插舌,4-蜂鸣警报器,5-接线柱,6-扣槽,7-电源输入线,8-导电片a,9-凸扣,10-支撑腔,11-导电片b,12-热敏导电片,13-支撑角,14-警报传感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大电流自动控制连接模块,其构造主要包括:承插端1、插口端2、插舌3、蜂鸣警报器4、接线柱5、扣槽6、电源输入线7、导电片a8、凸扣9、支撑腔10、导电片b11、热敏导电片12、支撑角13、警报传感囊14,所述的承插端1内覆导电片b11,其中心位置固定有支撑腔10;承插端1一端设有接线柱5,侧面开有扣槽6;
所述的插口端2内设有蜂鸣警报器4,一端固定有插舌3;所述的插舌3上外覆导电铜片层;插口端2一侧设有凸扣9;
所述的支撑腔10四角位置设有支撑角13,热敏导电片12包裹支撑腔10上;所述的支撑腔10内设有警报传感囊14;所述的警报传感囊14通过导线与蜂鸣警报器4相连通。
所述的插舌3内设有与热敏导电片12相匹配的导电片。
所述的热敏导电片12其通过电流量小于50A。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利用热敏导电片12的热敏性,当电流超过额定值时热敏导电片12会发生微弯曲变形,此微小的变形会触发警报传感囊14的电信号,使得蜂鸣警报器4发生警报声;当电流继续过载,那么势必导致了热敏导电片12进一步的变形,最终弯曲的弧度超过了导电的接触面后,就自动断电了,实现了过流的自动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玮,未经蒋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13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磁极防虫阻味下水器
- 下一篇:酿造水循环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