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封极柱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1245.X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2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忻尧传;忻贤明;严国华;刘灿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耐德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H01H9/5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黄典湘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封极柱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封极柱散热结构,按国际专利分类表 (IPC) 划分属于固封极柱散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压真空断路器已广泛使用在开关柜中,真空断路器主回路主要由导电主回路和操动机构组成,目前导电主回路已经从敞开式结构发展到极柱固封式结构,这种结构是将真空无弧室和绝缘筒集成为一个整体结构,并通过嵌入技术将真空无弧室浇注在环氧树脂中,使真空灭弧室裸漏导电部件对外绝缘。但对于大电流真空断路器用固封极柱在运行过程中导电回路产生大量的热量,破坏绝缘结构,降低断路器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导电回路断路,出现安全事故。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673853U 中公开一种固封极柱,该结构在触臂的后端面和上触臂的上弧型外壁上装设有散热片,散热片浇注有散热片环氧树脂外壳体,使得其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但散热片嵌设的位置只能针对上部结构进行散热,而没有对发出热量的灭弧室进行散热,同时下部结构热量不易被散去,从而破坏绝缘结构,降低断路器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导电回路断路,出现安全事故;而对于长期放置于户外的固封极柱而言防尘及其重要,其直接影响固封极柱的使用寿命,而现有的固封极柱没有防尘处理,灰尘通过风道,进入固封极柱内部,吸附在绝缘体的内表面,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绝缘电阻仍然还是很高。如果碰到潮湿的天气,或者雾天。灰尘被空气中的水汽充分的潮湿,使绝缘件表面电阻降低,从而发生绝缘表面闪络放电。
由此,本发明人考虑对现有的固封极柱散热结构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封极柱散热结构,且解决现有技术中下部结构热量高等技术问题,有效针对下部结构进行散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固封极柱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与固封极柱的绝缘外壳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固封极柱包括环氧树脂绝缘外壳及包裹于绝缘外壳内的灭弧室;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位于绝缘外壳上下部的两侧散热结构及单体散热结构,所述两侧散热结构包括位于绝缘外壳上部两侧的凹凸散热结构,而所述绝缘外壳上部内侧设置有前述灭弧室,从而形成固封极柱灭弧室散热结构。
进一步,所述绝缘外壳为环氧树脂绝缘筒,该绝缘外壳下部直径大于上部直径,而绝缘外壳下部向上延伸形成分布于进出线端两侧的凸起部,而所述两侧散热结构位于前述凸起部上,而该凸起部的内壁紧贴于灭弧室设置。
进一步,所述凹凸散热结构为在绝缘外壳上部开设多个相互平行分布的条形凹槽所形成的散热结构。
进一步,所述每个条形凹槽为开口朝向绝缘外壳下部。
进一步,所述每个条形凹槽为矩形条状凹槽,从而形成矩形开口且朝向绝缘外壳下方的百叶窗式散热结构。
进一步,所述单体散热结构位于绝缘外壳下部且与进出线端下方,形成绝缘外壳下部散热结构。
进一步,所述单体散热结构为绝缘外壳下部向外侧延伸所形成的多条相互平行分布的片状凸起。
本实用新型在绝缘外壳的上、下上均设置有上,且绝缘外壳上部散热结构实现对灭弧室的散热,实现散热良好,降温速度快,工作运行稳定,安全性能高;而绝缘外壳上部的散热结构具有防尘效果,正常清洁的水电阻也很高,如果固封极柱内部不脏污,内部即使受潮了,绝缘强度仍然很高,也不会发生污闪。因为当本实用新型装设在开关柜内时,一方面当有大电流由上触臂进入极柱时,会产生大量热量,上触臂产生的热量被散热片散出,另一方面在开关柜内设置的引风机工作时,冷空气进入极柱内的散热通道,极柱壳体内产生的热量,加热冷空气,被加热的空气从散热通道出口排出,确保真空灭弧室在良好工作环境下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俯视图;
图3是图2中沿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一种固封极柱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与固封极柱1的绝缘外壳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固封极柱1包括环氧树脂绝缘外壳11及包裹于绝缘外壳11内的灭弧室12;而所述绝缘外壳11为环氧树脂绝缘筒,该绝缘外壳11下部直径大于上部直径,而绝缘外壳下部向上延伸形成分布于进出线端两侧的凸起部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耐德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耐德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12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伸缩式电烙铁散热架
- 下一篇:键盘按键的按键模块的按键挺杆和按键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