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智能快速充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90885.9 | 申请日: | 2014-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1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 发明(设计)人: | 陈朝峰;丁文斌;李学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江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02;H01M10/44 |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欧阳沁 |
| 地址: | 332005 江西省九***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智能 快速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值守投币式电动车智能快速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车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电动车的配套服务设施特别是便民充电装置的需求日益凸显。由于蓄电池本身容量和蓄电池性能的限制,电动车不能存储太多电能。在蓄电池电量用完时,街头巷尾缺乏便捷、可靠、快速的电动车“加油”装置,即便民式的快速充电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不便。
目前市场上的投币式电动车充电装置,充电接口和可充电的电动车类型单一,无电压和极性自动检测,很少有蓄电池过充电保护功能,也很少有电池修复功能,而且充电装置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无人值守投币式的电动车智能快速充电装置,能对市面上各种接口类型的电动车进行电压和极性自动检测,并进行快速智能充电,充电时间到或者电池充满自动停充。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电动车智能快速充电装置,包括MCU(微控制单元),所述MCU与继电器控制模块、语音模块、投币模块、电容降压模块、零相线检测模块和电池正负极检测模块双向连接,且MCU的输出端和数码管显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供电模块的输出端和MCU供电输入端连接。
MCU:以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接收电容降压模块、零相线检测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电池正负极检测模块、语音模块、投币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发送的信息并给出电容降压模块、零相线检测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电池正负极检测模块、语音模块、投币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处理命令;
电容降压模块:受MCU的控制,将市电220V降到适合蓄电池充电的电压,产生脉动电压,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
零相线检测模块:零、相线接入后,首先进行半波整流,然后将电阻分压后的电平分别接至运放,并将运放的输出端接至MCU进行检测,通过比较两个运放的输出电平来检测零、相线的接入状态;
继电器控制模块:接收MCU的继电器开关命令,当MCU的继电器控制引脚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导通,继电器动作,进行零火线切换或者电池极性切换及充电动作;反之,三极管截止,继电器不动作;
电池正负极检测模块:电池正负极接入,经过光耦直接接至MCU,若电池极性接对,光耦不导通,输出高电平,反之,光耦导通,输出低电平;MCU通过检测到的电平状态来判断电池的接入状态,若反接,MCU控制相应的继电器动作,实现正负极翻转;
语音模块:接收MCU的语音提示命令;
投币模块:与MCU通信提供是否投币信息;
数码管显示模块:接收MCU的显示命令,并将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直接驱动数码管,实时显示系统运行状态信息;
供电模块:对MCU 及其他模块供电,以保证各个模块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包括以下四方面:
(1)本装置采用首先自动检测零线和相线,把相线电压通过电容降压整流后,送电池正极充电的方法,确保哪怕电源线破损,也不会出现相线电压触电的现象。
(2)本装置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路会自动匹配电池电压,一旦接近电池饱和电压,自动停充,防止电池过充。
(3)本装置采用电容降压的方式,对大部分电动车均能自动匹配相应的电压进行充电,产生脉动电压,进行恒流充电,利用脉动电压充电的方式对蓄电池进行修复和保养。
(4)本装置具有智能语音播报和LED实时显示功能,用户使用起来简单便捷,非常适合于在各个便民场所的推广和应用,同时,生产成本可以降低到开关电源类充电装置的三分之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流程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中的MCU电路图;图4 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容降压模块电路图;
图5 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零相线检测模块电路图;
图6 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继电器控制模块电路图;
图7 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正负极检测模块电路图;
图8 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语音模块电路图;
图9 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投币模块电路图;
图10 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数码管显示模块电路图;
图11 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供电模块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江学院,未经九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08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排烟口远程控制执行机构
- 下一篇:接触式手机无线充电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