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温控伴热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8476.5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6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汉力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3/56 | 分类号: | H04B3/5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洪新 |
地址: | 31130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控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元件,具体是能够控制温度的伴热电缆。
背景技术
电伴热产品(电伴热电缆)问世十几年以来,已经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医药、机械、食品、船舶等行业的管道、泵体、阀门、槽池和罐体容积的伴热保温、防冻和防凝,是输液管道、储液介质罐体维持工艺温度最先进、最有效的方法。温控伴热电缆通常由导电塑料和2根相互平行的导线以及绝缘层、金属屏蔽网、防腐外套构成;其中由塑料加导电碳粒加工而成的导电塑料是发热核心。其工作机理是:当伴热电缆周围温度较低时,导电塑料产生微分子收缩,碳粒连接形成电路使电流通过,伴热电缆便开始发热;而温度较高时,导电塑料产生微分子膨胀,碳粒逐渐分开,导致电路中断,电阻上升,伴热线自动减少功率输出,发热量便降低。当周围温度变冷时,塑料又恢复到微分子收缩状态,碳粒相应连接起来形成电路,伴热线发热功率又自动上升。由于整个温度控制过程是由材料本身自动调节完成的,其控制温度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因此电伴热所具有的良好特性是其他伴热系统所无法比拟的;其市场前景广阔。
但目前的电伴热电缆在防水性能上还存在不足,使其应用范围尚受到一定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温控伴热电缆的改进,该电缆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且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温控伴热电缆,包括2根相互平行的导线以及由内而外依次包覆在导线外部的导电塑料层、绝缘层、屏蔽层以及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与护套之间还配置一阻水层,屏蔽层外表面还包覆一聚酯薄膜。
所述聚酯薄膜厚度为0.01-0.03mm。
所述阻水层为芳纶带层。
所述导线为7根绞合线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阻水层和聚酯薄膜,从而显著增强了电缆的防水性能,使得产品在湿热环境下仍然具有良好的防潮和绝缘性能,应用范围得到显著扩展;加上采用绞合线芯,电缆的机械强度提高而柔软性能更优,还具有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温控伴热电缆中,2根相互平行的导线1分别采用7根绞合的线芯(推荐7Х1.5mm2),导线外部由内而外依次包覆着导电塑料层5(PTC层)、绝缘层2(通常为PE或聚烯烃)、屏蔽层3(通常为金属编织层)以及护套6(通常为PE或聚烯烃);以上结构类同现有的伴热电缆。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屏蔽层与护套之间配置了一阻水层4,并且在屏蔽层外表面还包覆一聚酯薄膜(图中省略未显示)。
所述聚酯薄膜厚度推荐为0.01-0.03mm,也可根据需要另行确定。
所述阻水层为芳纶带层。
以上所述所有材料均可外购获得。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指标:
1)温度范围:最高工作温度130±5℃,最高暴露温度100℃;
2)施工温度:最低-40℃;
3)热稳定性:又10℃至149℃间来回循环300次后,电缆发热量维持在90%以上;
4)弯曲半径:20℃时为25.4㎜;
-30℃式为35㎜;
5、绝缘电阻:电缆长度100㎜,恒温水域75℃时,测试绝缘电阻最小值20M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汉力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汉力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84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数阶次不同的含x方的Lü混沌切换系统电路
- 下一篇:CDR鉴相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