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矿物复合绝缘金属套耐火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87939.6 | 申请日: | 2014-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2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 发明(设计)人: | 赵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众业通电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295 | 分类号: | H01B7/29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 |
| 地址: | 20141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矿物 复合 绝缘 金属 耐火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矿物复合绝缘金属耐火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安全意识的提高,绝缘耐火电缆在高层建筑、电力、化工、工程施工等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引用。目前市场主要矿物绝缘型耐火电缆(BTT),国外称为MI型,由瑞士工程师发明于1894年,其以良好的耐火性能和不可燃性著称于世,后被国内引进。
BTT(MI)矿物绝缘型耐火电缆的特点是,其护套材料是金属铜,绝缘材料是一种无机矿物材料—氧化镁,也就是说这种电缆没有可燃物。耐火的性能靠铜质金属护套和不可燃的矿物质材料阻火,在火焰条件下一定时间内能保持线路完整性。但其致命的缺陷是,此电缆受制造工艺限制,电缆的长度无法满足工程需要,必须采用中间接头;并且,该电缆的绝缘材料—氧化镁的极易受潮导致绝缘太低或失效,受潮后绝缘电阻大幅降低,因此对中间连接及终端的密封性要求极高。事实证明,自该电缆的投放市场以来,此缺陷逐步反映并引起重视。
为了改进BTT(MI)矿物绝缘型耐火电缆上述的缺点,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替代产品,柔性矿物绝缘金属套电缆和柔性矿物绝缘电缆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这些电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BTT(MI)电缆绝缘极易受潮和制造长度的限制,且耐火性能良好。然而,这种柔性矿物绝缘电缆系列的绝缘材料—云母带也有受潮的缺陷,虽然相比BTT(MI)由化学吸潮(主动吸潮)变成了物理吸潮(被动吸潮),但绝缘电阻偏低也是事实。金属套的一次挤包方式为了不损伤绝缘会在绝缘层与金属套之间留有空隙,使得金属套无法贴紧绝缘线芯。另外,金属套外包覆的防腐塑料层材料为聚乙烯,其耐温等级为70℃,且机械强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柔性矿物绝缘金属套电缆绝缘电阻偏低的缺陷;在线芯外采用改良型的防火保护层,使耐火性能得以提高;挤压式金属套进行拉拔提高金属套与绝缘线芯的贴紧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绞合导体,该绞合导体外具有矿物复合绝缘层;矿物复合绝缘层外具有拉拔形成的金属套;金属套外包裹有塑料隔离层;若干根含隔离层的金属套绞合导体线芯组成缆芯;缆芯外挤包陶瓷化矿物防火保护层;陶瓷化矿物防火保护层外为环保护套。
本实用新型中的矿物复合绝缘层可由耐火云母带和陶瓷化绝缘带(或耐高温交联带)组合而成,绝缘性能(绝缘电阻)和耐火性能比现有单纯采用耐火云母带高。所述复合绝缘层可以为1到3层。
本实用新型中的矿物复合绝缘层采用耐火云母带和陶瓷化绝缘带(或耐高温交联带)组合绕包工艺,与改良型的防火层共同作用提高耐火性能,可将目前市场上已有的一些矿物绝缘电缆的二层或多层防火层减少到一层而不降低整体性能,更节约了材料成本,减小了电缆外径和重量,方便安装敷设。
本实用新型中陶瓷化矿物防火保护层由以无机矿物质—氢氧化铝为基添加其它阻燃材料混合而成,使其具有优越的耐火性能的同时更能受热结壳进一步保护内部线芯。
本实用新型由二层连续挤压方式形成的金属套再进行拉拔成形,使金属套更圆整更贴近绝缘线芯,紧密度和圆整度都得以提高。
本实用新型中的塑料隔离层在保护金属套不被腐蚀的同时还进行着色以区分线芯;塑料隔离层的材料由聚乙烯改为交联聚乙烯,机械强度得以提高,耐温提高到90℃。
该实用新型可满足BS 6387标准CWZ所规定的耐火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一种柔性矿物复合绝缘金属套电缆,绝缘线芯的绝缘为矿物复合绝缘层2,矿物质复合绝缘层内设有绞合导体1,单根绝缘芯外以连续挤压方式并进行拉拔形成金属套3,金属套外包覆有色塑料隔离层4,塑料隔离层材料为交联聚乙烯并着色,机械强度提高且耐温90℃,且可作绝缘线芯识别,若干根含隔离层的金属套线芯绞合成缆芯,缆芯外挤包陶瓷化矿物防火保护层5,陶瓷化矿物防火保护层由以无机矿物质—氢氧化铝为基添加其它阻燃材料混合而成,使其具有优越的耐火性能的同时更能受热结壳进一步保护内部线芯,陶瓷化矿物防火保护层外挤包环保护套6。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众业通电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众业通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79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缸盖气门密封性检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胡椒鲜果联合脱皮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