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下落物打捞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6950.0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9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窦让林;张庆环;万辉;贾美能;刘斌;史战行;方迎伟;李伟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
主分类号: | E21B31/18 | 分类号: | E21B31/1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伟华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打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下落物打捞筒,属于油田水平井修井作业小件落物打捞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平井作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井口工具、抽油杆防偏磨装置、胶筒碎块等于体积较小的条状、片状的小件类落物,将会导致大直径工具(通井规、封隔器等)难以下入,下常规工具很难实现打捞,例如强磁打捞器,即使能将小件吸附,在起钻过程挂碰套管壁会再次落入井中;一把抓在直井中使用效果不错,但在水平井中成功率很低。
专利号02232113.6公开了一种井下打捞爪,它由上接头、打捞筒组成,打捞筒的下端螺纹连接有2-4个薄壁打捞爪,在打捞爪的内壁上焊有钢丝或钢筋,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打捞成功率高等优点,但在水平井中使用受井身限制,打捞成功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在水平井捞取小件落物操作难度大、打捞效果差、容易卡钻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率的水平井小件落物打捞工具。
本实用新型由上接头、筒体组成,上接头通过螺纹与筒体连接,筒体上设有开窗及窗舌,筒体内壁焊接有钢丝,筒体的下端为长度不等的筒爪,筒体的中部开有条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利用钢丝的弹性特征,保证小件落物进入筒体,开窗将小件落物固定在筒体内,确保在起管柱过程中捞上的小件落物不落井,操作方便,提高了打捞效率,节约了作业成本,筒爪外径大于下井管柱外径,可以有效避免井下事故复杂化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上接头1、筒体2组成,上接头1通过螺纹与筒体2连接,筒体2上设有开窗4及窗舌5,筒体2内壁焊接有钢丝3,筒体2的下端为长度不等的筒爪7,筒体2的中部开有条形槽6。
所述的开窗4、窗舌5为梯形或三角形,均匀分布在筒体2内壁上。
所述的窗舌5开口角度为30°-60°。
所述的筒爪7为锥形,其外径大于其上部筒体2的外径。
在水平井当对小件落物进行打捞时,将本实用新型的上接头1通过螺纹与上部管柱连接,下至距落物鱼顶1-2米,开泵洗井,将鱼顶上部的沉砂洗净后停泵,下放管柱加压,长度不等的筒爪7极易进入小件落物内部,小件落物在钻压的作用下沿筒体2下端的筒爪7的内腔移动,顶开窗舌5、钢丝3进入筒体2内部,旋转管柱5-7圈,使小件落物在钢丝的弹性作用下压实,未进入钢丝的小件落物在起管柱进入井筒垂直段时下行,被窗舌5阻挡,因此,捞上的小件落物牢固封在筒体2内腔,起管柱时不会落入井内,同时筒爪7外径大于下井管柱外径,下入水平段后能够紧贴套管壁,可以有效避免卡钻造成井下事故复杂化的风险,从而完成打捞小件落物的目的,确保了打捞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69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井防堵塞装置
- 下一篇:单油缸自动复位钻杆夹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