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工装气动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6492.0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9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谢杨莎;颜筱卓;王越;王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杨莎;颜筱卓;王越;王喆 |
主分类号: | E21B23/04 | 分类号: | E21B23/0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工装 气动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下操作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气动井下操作工具。
背景技术
井下工具工作在一个非常恶劣的环境下,必须能够承受体液腐蚀,高温和高压。为了避免在生产石油和天然气的不必要的意外,井下工具必须是性能可靠的,并且在故障时易于从井中取出。
井下工具通常安装在深度在几千米以上的油井中,故障时取出卡住的工具是一项极为昂贵并且耗时的操作。一般,井下工具是具有不同功能的工具组合成的结合体装备,用于执行各种井下操作。例如,结合体装备可以包括驱动单元、锚固工具、抽取组件等。
极端条件如高压、高温和酸性环境中,包括有抽取组件在内的结合体装备容易发生故障,进而卡住钻井,极大地影响了生产,甚至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停机。
目前的井下工具重量比较大,尤其在深度在几千米以上的油井中,超重的工具影响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在发生故障时,排除险情的代价巨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下工装气动单元,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井下工装气动单元,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活塞腔、配合活塞腔的活塞体,活塞体将活塞腔分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壳体开有连通第一腔体和外界的第一通道,第二腔体开有连通外界的第二通道,第二腔体内设置有弹性装置,弹性装置的一端抵住活塞体,弹性装置的另一端抵住第二腔体的端壁,壳体还设置有曲轴和连杆,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曲轴,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活塞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下工装气动单元,可以通过气泵连接该井下工装气动单元的第一通道,通过调节气压的大小,调节曲轴的转动。本实用新型的可以达到减轻井下动力机构的重量,尤其是在数千米的深井中,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动,因此即使多个井下工装气动单元的串联也不会造成重量过大,也减轻了发生故障可能产生后果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装置为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结构简单,容易实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活塞体套设有密封圈。提高装置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井下工装气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井下工装气动单元,其包括壳体1、开设于壳体1内的活塞腔2、配合活塞腔2的活塞体3,活塞体3将活塞腔2分成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壳体1还开有连通第一腔体21和外界的第一通道41。第二腔体开有连通外界的第二通道42。第二腔体22内设置有弹性装置5,本实施例中,弹性装置5为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弹性装置5的一端抵住活塞体3,弹性装置5的另一端抵住第二腔体22的端壁。
壳体1还设置有曲轴6和连杆7,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立意内,壳体1设有轴孔,曲轴6一体设有配合轴孔的转轴(图未示),曲轴6通过转轴与轴孔的配合实现可转动设置在于壳体1。连杆7的一端铰接于曲轴6,连杆7的另一端铰接于活塞体3。上述铰接在本领域人的立意内也可以采用通用的轴孔与转轴达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下工装气动单元,可以通过气泵连接该井下工装气动单元的第一通道41,通过调节第一腔体21内气压的大小,第二通道42作为第二腔体22的透气孔,保证第二腔体22内气压平衡,进而达到调节曲轴的转动。具体工作原理如下,由于活塞体3的一端面为受气压推动,活塞体3的另一端面为压缩弹簧推动,调节气压的大小,就可以使活塞体3在活塞腔2内做来回的活塞运动,进而带动连杆7,进一步带动曲轴6转动。为井下操作工装提供了动力基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达到减轻井下动力机构的重量,尤其是在数千米的深井中,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动,因此即使多个井下工装气动单元的串联也不会造成重量过大,也减轻了发生故障可能产生后果的影响。
更进一步,活塞体3可套设有密封圈8。可提高装置的气密性。
以上表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杨莎;颜筱卓;王越;王喆,未经谢杨莎;颜筱卓;王越;王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64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重块挤压器
- 下一篇:一种EU转EU变径油管接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