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炫目镜自动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86289.3 | 申请日: | 2014-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2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 发明(设计)人: | 敖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速马(上海)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10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炫目 自动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控制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炫目镜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使用防眩目目前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三棱镜调整反射面实现同一方向的光线防眩目;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单向侦测光线光源到达人眼承受等级后调控玻璃的颜色加深,吸收光线,达到防眩目效果。目前使用的是对比车前与车后光线前度的对比,根据人眼的变化范围,达到某一设定值时,启动反光玻璃变色深色,吸收光线达到防眩目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炫目镜自动控制系统,其有效地解决了驾驶员的炫目反应,保证了驾驶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防炫目镜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光敏电阻、第二光敏电阻、A/D转换器、单片机、控制输出电路、光探测电路,第一光敏电阻、第二光敏电阻都与光探测电路连接,光探测电路、A/D转换器、单片机、控制输出电路依次连接。
优选地,所述光探测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和第二光电耦合器,A/D转换器包括第一芯片、第二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一芯片、第一电阻都与第一光电耦合器连接,第一芯片、第二电阻、第三电阻都与第二光电耦合器连接,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并联,第一芯片、第一电容都与第一二极管连接,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二二极管、第一电感都与第二芯片连接,第三电容与第四电容并联,第四电阻与第四电容串联。
优选地,所述控制输出电路包括电压稳压器、接口、第五电阻、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五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三二极管与第四二极管串联,第七电阻、第四二极管、第五电容都与电压稳压器连接,第六电阻、第七电阻都与接口连接,第五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六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基于电致液晶能变色,从而改变光反射率的特性,设计了一种防止司机在行车时产生眩晕的防炫目镜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主动根据外界光强变化改变自身的反射率,有效地解决了驾驶员的炫目反应,保证了驾驶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炫目镜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A/D转换器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输出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防炫目镜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第一光敏电阻、第二光敏电阻、A/D转换器、单片机、控制输出电路、光探测电路,第一光敏电阻、第二光敏电阻都与光探测电路连接,光探测电路、A/D转换器、单片机、控制输出电路依次连接。单片机可以采用Gl850G型芯片。
如图2所示,光探测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P1和第二光电耦合器P2,A/D转换器包括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感L1,第一芯片U1、第一电阻R1都与第一光电耦合器P1连接,第一芯片U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都与第二光电耦合器P2连接,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并联,第一芯片U1、第一电容C1都与第一二极管D1连接,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感L1都与第二芯片U2连接,第三电容C3与第四电容C4并联,第四电阻R4与第四电容C4串联。第二芯片U2采用电源管理芯片,型号为LM2596-5.0。
如图3所示,控制输出电路包括电压稳压器U3、接口U4、第五电阻R5、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五电容C5、第一三极管Q1,第三二极管D3与第四二极管D4串联,第七电阻R7、第四二极管D4、第五电容C5都与电压稳压器U3连接,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都与接口U4连接,第五电阻R5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六电阻R6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速马(上海)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速马(上海)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62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