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永磁耦合调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5844.0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6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杨高;李争光;李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K49/10 | 分类号: | H02K49/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 代理人: | 刘念涛;宋国荣 |
地址: | 43006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磁 耦合 调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传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隙的盘式永磁耦合技术。
背景技术
盘式永磁耦合器,采用电磁感应原理,使导体盘与永磁盘产生电磁感应,产生力矩,从而实现无接触的传动,这与感应电机的原理相同,采用滑差的方式,实现能量的转换。为了实现可调节的力矩输出,人们从电磁原理着手,对耦合的磁场进行调节:一种是采用变面积的方式在不改变磁密的情况下改变磁通量的大小,一种是采用变气隙的方法改变磁阻从而改变磁场的大小。前者多为圆筒式永磁耦合调速器,后者多为盘式永磁耦合器调速器。
盘式永磁耦合调速器具有加工简单,安装方便,体积小,重量轻等诸多技术优势,因此一些相关的技术专利应运而生,具有代表性的如中国专利CN1140042C,美国专利US6005317。
然而,由于永磁体的存在,导体盘与永磁盘之间产生了轴向磁拉力,即使在转盘不工作时,这一磁拉力也存在。盘式永磁耦合调速器就必须克服这一阻力才能对气隙进行自由的调节,这导致气隙调节机构(执行器)需要提供较大的力矩。
同时考虑到现有技术的气隙调节机构一般设置于设备外部,并不随转轴一同旋转,还必须把这一阻力由轴承传递出来,这又导致了轴承需要承受较大的轴向负载,即必须具有止推功能,在现有轴承技术的情况下,高速旋转的止推功能是困难的,因而制约了调节盘式永磁耦合调速器朝大容量高转速方向的发展。
为了选用能承受更大载荷的轴承,设计者不得不选用尺寸更大的轴承,这又导致轴承占用了导体盘的空间,减少了导体散热面积,设计者不得不在各种技术问题之间进行反复的对比选择。一种可在一定范围内替代的方法是,减小永磁体的用量,以减少永磁轴向吸引力,然而这势必降低磁能密度,增大永磁耦合调速器的体积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速大容量的永磁耦合调速器技术解决方案,该技术能有效克服永磁体产生的轴向吸引力,减小调节负荷,并使永磁耦合调速器结构紧凑。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永磁耦合调速器,包括底座以及设于底座上的转轴,转轴上平行设置有两个导体转盘,两导体转盘的外缘水平连接有连接杆,转轴上还设有位于两导体转盘之间的力矩转盘,力矩转盘上对称分布有三组连杆机构,力矩转盘和连杆机构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一根设有中心孔的长连杆,长连杆两端通过销轴连接有短连杆,短连杆上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连接有永磁转盘,永磁转盘上安装有永磁体,长连杆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弹性元件的固定孔,所述的第一弹性元件为螺旋式扭转弹簧。
所述的一种永磁耦合调速器,其永磁体上连接有可沿转轴滑动的移动调节总成,所述的移动调节总成包括套设于转轴上的移动坐套,移动坐套上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上设有移动外套筒。
所述的一种永磁耦合调速器,其转轴上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上安装有支撑单元,支撑单元上设有套装于转轴上的第二弹性元件。
所述的一种永磁耦合调速器,其第二弹性元件包括压缩弹簧以及连接在压缩弹簧两端的固定环和滑移环。
所述的一种永磁耦合调速器,其导体转盘上还设有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机械式的弹性元件提供弹性力矩或作用力,以补偿永磁耦合调速器由永磁体产生的轴向吸引力,使磁力与机械弹力相互转换,与现有技术相比,弹性补偿元件大辐度地抵消了永磁轴向磁力,减了小轴承轴向负荷,从而使永磁耦合调速器轴承尺寸大幅减小,结构紧凑,可靠性上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杆机构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移动调节总成的纵剖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弹性元件的装配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弹性元件的立体图。
各附图标记为:1—导体转盘,2—连接杆,3—永磁转盘,4—永磁体,5—散热器,6—移动调节总成,7—第一轴承,8—移动外套筒,9—支撑单元,10—转轴,11—底座,12—气隙,13—力矩转盘,14—第一弹性元件,15—连杆机构,16—第二弹性元件,17—第二轴承,18—移动坐套,19—长连杆,20—连接板,21—短连杆,22—销轴,23—固定孔,24—中心孔,26—固定环,27—压缩弹簧,28—滑移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58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症病人监护装置
- 下一篇:高效异步起动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定、转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