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军用平头运输车车头前脸防打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85440.1 | 申请日: | 2014-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4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储彬彬;何斌;葛强林;顾秀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建 |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 地址: | 23301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军用 平头 运输 车车 头前 打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防护装置,具体是一种军用平头运输车车头前脸防打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军队中的运输车辆大多为平头运输车,如东风、解放、斯太尔、北方奔驰等,而车头外壳都留有通风散热的缝隙,所以对位于车头的后方的油管、气管与水管只有不完全的遮挡,例如东风EQ1118G,在车头处就有2条长70 c m、宽3.5 c m的通风散热缝隙,在战时一旦遭到子弹或弹片的侵袭,就容易导致车头后的油管、气管与水管破损,使得车辆无法迅速驶离遭袭的危险地段,进而给整个车辆和驾、乘人员的安全带来了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军用平头运输车车头前脸防打击装置,该装置能够对平头运输车的车头前脸起到防护作用,避免位于车头后方的油管、气管与水管遭到敌机的打击,保证运输车辆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军用平头运输车车头前脸防打击装置,车头的保险杠外侧间隔设置一个以上的竖杆,保险杠内侧也间隔设置一个以上的竖杆,保险杠两侧的竖杆相互对称并与保险杠之间形成固定卡槽,固定卡槽内设有遮挡车头前脸的防护遮板。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卡槽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限制防护遮板移动的挡片。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遮板采用钢板、尼龙合金板或聚乙烯纤维防弹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保险杠上设置与保险杠形成固定卡槽的竖杆,在卡槽内设置防护遮板,从而对车头前脸外壳处通风散热的缝隙形成遮挡,对车头前脸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位于车头后方的油管、气管与水管遭到敌机的打击,保证运输车辆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竖杆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军用平头运输车车头前脸防打击装置,车头的保险杠1外侧间隔设置第一竖杆2与第二竖杆3,保险杠1内侧间隔设置第三竖杆4与第四竖杆5,竖杆朝向保险杠1上方设置并通过螺栓9与保险杠1固定连接;保险杠1两侧的竖杆相互对称并与保险杠1之间形成固定卡槽,固定卡槽内设有遮挡车头前脸的防护遮板6;所述固定卡槽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限制防护遮板移动的第一挡片7与第二挡片8,第一挡片7分别与第一竖杆2及第三竖杆4固定连接,第二挡片8分别与第二竖杆3及第四竖杆5固定连接;防护遮板6可以采用钢板、尼龙合金板或聚乙烯纤维防弹板。
通过防护遮板对车头前脸外壳处通风散热的缝隙形成遮挡,对车头前脸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位于车头后方的油管、气管与水管遭到敌机的打击,保证车辆的安全;挡片可以防止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防护遮板移动掉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建,未经黄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54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军用运输车辆蓝紫光防空隐蔽灯罩
- 下一篇:一种剪式千斤顶的安装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