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烧结烟气收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84894.7 | 申请日: | 2014-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7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刚;郑绥旭;谢朝明;于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颜伟 |
| 地址: | 1166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烧结 烟气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行业烧结余热回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在烧结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烧结烟气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烟气循环烧结工艺是基于一部分热烟气被再次引入烧结过程的原理而开发的一种环保型烧结新工艺。在此种工艺中,抽出一部分烧结机风箱里的热废气,不排入大气,而是经过风机送至烧结机台车上方烟气收集装置,重新参与烧结过程。由于烧结烟气成分复杂,烟气中含粉尘、CO、CO2、SO2、重金属污染物及二恶英类物质,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会对人身健康造成危害。因此要想使烧结烟气循环参与烧结过程,就必须设置一个烟气收集装置,使得这部分烟气在这个装置内,不外泄到外界环境中。
现有的烧结烟气收集装置主要包括烟气罩和固定装置,烟气罩通常采用螺栓固定在烧结机平台上,其烟气罩与烧结机平台均为硬连接。烟气罩与进气管道一般是通过法兰连接,也是刚性连接,由于烟气罩内气体温度较高,可以达到约200℃,因此在长时间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热膨胀量,而烟气罩与固定装置之间以及烟气罩与进气管道之间均为硬连接,产生的热膨胀量一部分传递到固定装置上,影响了固定效果;一部分传递到进气管道上,也造成了进气管道发生变形,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烟气收集装置是相对密封的装置,现有的烧结烟气收集装置就面临着两个较大的问题:一是要保证收集装置内气体的含氧量要达到烧结生产的要求,二是要保证收集装置内气体分布均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地消除了热膨胀对烟气收集罩造成的影响的烧结烟气收集装置,同时能够保证收集装置内气体的含氧量要达到烧结生产的要求,而且收集装置内气体分布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烧结烟气收集装置,包括安装在烧结机台车平台上方的烟气收集罩,设置在烟气收集罩与台车之间的密封装置,设置在烟气收集罩上的进气管道和设置在烟气收集罩顶部的兑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气收集罩为半圆形烟气收集罩,所述的半圆烟气收集罩通过悬挂式固定装置与烧结机台车平台相连接,所述的悬挂式固定装置由设置在烧结机台车平台上,并将半圆形烟气收集罩置于其中的固定支架,设置在固定支架上端的上连接环及侧端连接环,连接半圆形烟气收集罩和固定支架的横向连接梁及纵向吊挂式连接杆所组成,在所述的半圆形烟气收集罩的两侧与固定支架上端连接环及侧端连接环对应的位置亦分别设有连接环Ⅰ和连接环Ⅱ,所述的横向连接梁一端与半圆形烟气收集罩上的连接环Ⅱ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支架的侧端连接环连接,所述的纵向吊挂式连接杆一端与半圆形烟气收集罩上的连接环Ⅰ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支架的上端连接环连接,所述的进气管道通过膨胀节与半圆形烟气收集罩的进气管道接口相连接。
在所述的半圆形烟气收集罩下部两侧设有紧急排气装置,所述的紧急排气装置由分别设置在半圆形烟气收集罩下部两侧的紧急排气管道和设置在紧急排气管道上的快速开闭阀所组成。
所述的半圆形烟气收集罩的进气管道接口一侧或者两侧计成“喇叭口”形结构。
在所述的半圆形烟气收集罩上部设有兑风装置,所述的为百叶窗式阀门。
所述进气管道设计成矩形进气管道。
所述的纵向吊挂式连接杆为长纵向吊挂式连接杆和短纵向吊挂式连接杆,其长纵向吊挂式连接杆一端与半圆形烟气收集罩上的连接环Ⅰ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支架的上端连接环相连接,其短纵向吊挂式连接杆一端与半圆形烟气收集罩上的连接环Ⅱ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支架的上端连接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由于采用了悬挂式固定装置,使烟气收集罩与烧结机台车平台形成了软连接,消除了烟气罩的热膨胀对固定装置造成的影响;
2)由于在进气管道与半圆形烟气收集罩的进气管道接口之间设置了膨胀节,形成软连接,也有效地消除了烟气罩的热膨胀对进气管道造成的影响; 3)烟气收集罩罩体呈半圆形,收集罩的进气管道接口一侧或者两侧计成“喇叭口”形结构,进气管道设计成矩形,有利于罩体内气体均匀分布;
4)收集罩上方设有兑风装置,采用百叶窗式阀门,可以保证罩体内烟气含量满足烧结生产需求。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艺布置更加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的Ⅰ-Ⅰ向视图。
图3为图1的Ⅱ-Ⅱ向视图。
图4为图1的Ⅲ-Ⅲ向视图。
图5为图1的Ⅳ-Ⅳ向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48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胱胺盐酸盐制剂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中频筑炉炉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