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气管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4737.6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9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1/00 | 分类号: | F25B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管 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制冷系统中使用的集气管部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空调或其他形式的热泵型制冷系统通常如图1所示,包括压缩机101、第一热交换器102和第二热交换器103、节流元件104等功能部件,以及将各功能部件密闭连通形成介质流通通路的管路连接件105,其工作原理如下:在制冷状态下,制冷系统内制冷剂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101吸入并压缩为高压蒸汽后排至第二热交换器103(冷凝器),同时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的热量,使高压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过滤器、节流元件104等功能部件后通过流路分配器106进行流路优化后进入第一热交换器102(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吸取周围的热量。同时风扇使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变冷的空气送向室内,从而使室内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制热状态下制冷剂的流路正好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的制冷空调系统中,为了优化流路结构,达到充分的热交换的目的,通常在热交换器的出口端连接有集气管107。
图2是现有技术的一种典型的集气管部件,一般由铜质材料加工成型主集气管3′,在主集气管3′的管壁上焊接若干同样由铜质材料加工成型的支管4′,各支管4′与蒸发器的出口端连接。主集气管3′的一端与空调系统的管路件焊接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作密封处理。这种集气管部件往往存在以下技术问题: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具有大冷吨能力的商用空调的使用也不断加大,作为大冷吨的空调系统,介质循环系统的压力较高,要求气密压力提高,以铜质材料为主的集气管组件体积庞大,消耗铜材较多,不利于成本的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由于现在技术的集气管组件零件采用火焰钎焊,焊接点多,相互热影响较大,气密性较难控制。同时火焰钎焊后表面质量较差。
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降低制造成本,又能保证产品的气密性和耐腐蚀,在制造过程中能消除酸洗步骤的集气管部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集气管部件,包括主集气管和与所述主集气管的侧壁连通的若干支管、及与所述主集气管的一端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制冷系统中的管路件连通,所述若干支管与制冷系统中的热交换器连通,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与所述主集气管之间的过渡管,所述主集气管和所述支管为铝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连接管为铜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过渡管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进一步,如上述结构的集气管部件,所述过渡管和所述主集气管为直管结构,所述连接管为折弯角度在170°—190°之间的弯管结构;
进一步,所述过渡管和所述连接管为直管结构,所述主集气管为折弯角度在170°—190°之间的弯管结构;
优选地,所述若干支管在主集气管的轴线方向呈两个一组平行间隔排列;
进一步,在所述主集气管的与所述连接管相对的另一端还焊接有封盖;
具体地,所述过渡管具有缩口部,所述缩口部的外壁与所述主集气管的内壁相配合构成所述过渡管与所述主集气管的焊接连接部;
进一步,所述过渡管与所述主集气管通过预设焊料方式炉中钎焊焊接固接,所述焊料预设在所述过渡管的缩口部的外底部;
具体地,所述主集气管具有第一扩口部,所述第一扩口部的内壁与所述过渡管的外壁相配合构成所述过渡管与所述主集气管的焊接连接部;
进一步,所述过渡管与所述主集气管通过预设焊料方式炉中钎焊焊接固接,所述焊料预设在所述主集气管的第一扩口部的外端部或内底部;
进一步,所述连接管的与所述制冷系统管路件连接的连接端与所述主集气管大致平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气管部件,在铝质金属材料的集气管与铜质金属材质的接管之间通过设置不锈钢材料的过渡管,可以使不锈钢管与铜管先实施炉中保护焊接,再将不锈钢的另一端与铝管实施炉中保护焊接。这样的结构工艺控制简单,既能降低制造成本,又能保证产品的气密性和耐腐蚀,避免了铜管与铝管直接焊接时产生电位差腐蚀。提高了产品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常用的空调系统示意图;
图2:现有技术的一种集气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气管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3中的集气管部件的一种装配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5:图3中的集气管部件的另一种装配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集气管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6中的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47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