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将球磨口冷凝管转换为直口冷凝管的转径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4083.7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9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柳;毕见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B01D1/30 | 分类号: | B01D1/30;B01L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将球磨口 冷凝 转换 转径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实验设备转换装置,可以用于实验室使用旋转蒸发仪时,将球磨口的冷凝管转换为直口式冷凝管,便于实验操作。
背景技术
旋转蒸发仪主要用于在减压条件下连续蒸馏大量易挥发性溶剂,在有机污染物测定等实验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有机污染物提取的的重要环节。来自农业、化工等行业的各种有机污染物质进入环境介质中(水体、土壤、植被等),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转化和生物利用等作用吸附于各种环境介质。在动力学和生物作用下或者环境发生变化时,环境介质中富含的有毒有机污染物等物质溶出或者再悬浮,进而进入上覆水体,通过植被或者鱼类进入食物链中,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危害。因此,研究环境介质中各种有毒有机污染物对环境污染治理和保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测定环境介质中有毒有机污染物,利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样品就尤为重要。但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有时需要使用球磨口的冷凝管,有时为了实验需要又需要选择直口的冷凝管,而且两种冷凝管之间的转换既费时费力又浪费经济。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可以将球磨口冷凝管转换为直口冷凝管的转径管,简单方便。
发明内容
本转径管可以将旋转蒸发仪球磨口冷凝管转换为直口冷凝管,保证样品在浓缩时的密封性,而且简单方便,减少了购置两套冷凝管的经济损失且避免了冷凝管拆卸重装的麻烦,节省时间,提高浓缩效率,避免二次浓缩时液体转移损失。
本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固定突起和转径管,其特征在于:固定突起位于转径管上,用于协助不锈钢夹子固定转径管和下端接受瓶,使之不要坠落并保证气密性,转径管上端与冷凝管球磨口无缝衔接,下端插于磨口接受瓶中并保证气密性,满足后续减压的需求,一个不锈钢夹子用于转径管与球磨口冷凝管的固定,另一个不锈钢夹子用于转径管和收集瓶的固定,使之不要坠落并保证气密性。
进一步,优选转径管上端与球磨口冷凝管无缝衔接。
进一步,优选转径管下端能与磨口平底烧瓶、鸡心瓶无缝衔接并达到能满足旋转蒸发仪工作时减压的要求。
进一步,优选固定突起能通过不锈钢夹子起到固定转径管的作用,使之连接磨口平底烧瓶、鸡心瓶后不易掉落。
本装置的使用过程为:实验中欲将旋转蒸发器球磨口型冷凝管转换为直口冷凝管时,只需将转径管上端与冷凝管磨口相接,涂上适量凡士林,用夹子固定,下端插入收集瓶中,并用不锈钢夹子固定于突起与接受瓶瓶口,如此,即可将磨口冷凝管转换为直口。
本转换装置的特点为:转径管体积小,可以在保证冷凝管气密性的前提下,将磨口型冷凝管转换为直口型,转换过程简单高效,避免了浓缩液二次浓缩时转移的损失,提高提取效率,只用一个转径管就能节省实验室空间,易于操作,省时省力,节省经济。本实用新型专利满足样品浓缩的要求,以保证样品分析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玻璃转径管的构造图。
附图2为玻璃转径管工作方式图
附图标记:1:固定突起;2:玻璃转径管;3:球磨口冷凝管;4、不锈钢夹子;5、磨口接受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施实例:
一种用于将旋转蒸发器球磨口冷凝管转换为直口冷凝管的装置,包括固定突起1和转径管2,其中,固定突起1位于转径管2上,用于协助不锈钢夹子4固定玻璃转径管2和下端的磨口接受瓶5,使之不要坠落并保证气密性,玻璃转径管2上端与球磨口冷凝管3无缝衔接,下端插于磨口接受瓶5中并保证气密性,满足后续减压的需求,一个不锈钢夹子4用于玻璃转径管2与球磨口冷凝管3的固定,另一个不锈钢夹子4用于玻璃转径管2和磨口接受瓶5的固定,使之不要坠落并保证气密性。玻璃转径管2转径管上端与球磨口冷凝管需要无缝衔接,而玻璃转径管2下端能与磨口平底烧瓶、鸡心瓶等磨口接受瓶5无缝衔接并达到能满足旋转蒸发仪工作时减压的要求,固定突起1能通过不锈钢夹子4起到固定玻璃转径管2的作用,使之连接磨口平底烧瓶或鸡心瓶后不易掉落。
1旋转蒸发仪减压测试
为了验证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用性,选取本转径管针对上海振捷RE-52AA型旋转蒸发仪进行减压测验对比。
具体实施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40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猪舍冲刷粪水分离池
- 下一篇:一种新型四效真空降膜蒸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