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板料输送的伸缩带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3250.6 | 申请日: | 2014-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3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赵刚;杨立;胡访玉;裘利顺;李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立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74 | 分类号: | B65G47/74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板料 输送 伸缩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开卷落料堆垛生产线的伸缩带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板料输送的伸缩带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开卷落料堆垛生产线通常由开卷机、矫平机、落料压力机、堆垛机等设备组成,每个单独的设备之间通过输料机构进行连接。在现有技术中,当一卷新的卷料开卷后,料头通常要通过工人将其牵引到输料机构上,而每两个单独的设备之间都需要通过人工牵引,于是就大大的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另外,使用人工牵引往往会产生一些划伤或压伤的事故,安全性较差。
人们经过不断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伸缩机构[专利号:CN202953552U],设有固定座,安装在固定座上端的滑轨,设于固定座上端侧边用于安装电机的电机固定板,设于固定座上端侧边的从动轮固定板,通过铰轴连接在从动轮固定板上的从动轮,设于电机固定板上方且固定在电机输出轴的主动轮,连接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同步皮带,卡设于滑轨且与同步皮带固定连接固定架。
上述方案做直线运动将抓取机构传送至指定地点,然后通过旋转机构将电线放至指定地点。使用电机作为动力,结构简单,不影响抓取工作,不影响抓取机构的旋转运动,动作稳定,定位精准的优点。但是,由于板料是连续条状的结构,用该方案对板料进行抓取,在旋转时必定会导致板料的位置发生偏移,从而无法完成两个设备之间的板料对接,因此上述方案不适合对板料进行牵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板料输送的伸缩带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对板料进行牵引时劳动强度大、存在安全隐患等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板料输送的伸缩带机构,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固设有与底座垂直的机座,所述的机座上铰接有一个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的下表面设有支架,支架压设在底座上,支撑板的上表面固设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丝杆,丝杆上套设有丝套,丝套上固接有伸缩带机构,当丝杆转动时,丝套能沿丝杆前后移动从而带动伸缩带机构前后移动。
在上述的用于板料输送的伸缩带机构中,所述的伸缩带机构包括前伸缩带和后伸缩带,前伸缩带和后伸缩带用导杆活动连接,前伸缩带的下表面固接有丝套,后伸缩带压设在支撑板上。
在上述的用于板料输送的伸缩带机构中,所述的支撑板上表面还设有导轨,前伸缩带的下表面固设有若干滚轮,所述的滚轮套设在导轨内。
在上述的用于板料输送的伸缩带机构中,所述的底座上还设有一个升降机构,所述的升降机构与支撑板远离机座一端的下表面固接,当升降机构升降时,支撑板能以与机座的铰接处为中心旋转。
在上述的用于板料输送的伸缩带机构中,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固设在底座上的油泵,以及与油泵连接的液压升降台,液压升降台的输出端与支撑板铰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伸缩带机构能自动前后移动对板料进行接料,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人接料过程的安全性;2、升降机构能使伸缩带机构上下移动,从而使接料过程更灵活,接料更方便,提高了板料接料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底座10、机座20、支撑板30、电机40、伸缩带机构50、前伸缩带51、后伸缩带52、导轨53、滚轮54、导杆55、升降机构60、油泵61、液压升降台6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板料输送的伸缩带机构,包括底座10,所述的底座10上固设有与底座10垂直的机座20,所述的机座20上铰接有一个支撑板30,所述的支撑板30的下表面设有支架31,支架31压设在底座10上,支撑板30的上表面固设电机40,电机40的输出端连接有丝杆41,电机40转动时,能带动丝杆41转动,丝杆41上套设有丝套42,丝套42上固接有伸缩带机构50,当丝杆41转动时,丝套42能沿丝杆41前后移动从而带动伸缩带机构50前后移动,当伸缩带机构50向前移动时,能将板料自动接到伸缩带机构50上,从而减轻人工接料的工作量,提高接料过程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立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立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32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串行存在检测数据烧录系统
- 下一篇:带有光学胶点胶图形的电容触摸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