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2952.2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2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吕学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军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秧机。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传统依靠人力劳作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需要,例如:在种植农作物时,特别是在种植水稻时,自动化插秧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人力插秧,然而,在长期使用插秧机时发现,现有的插秧机还存在有不足之处,例如:现有插秧机由于其载秧部分和取秧部分的结构固定设置在机架上,所以导致其位置固定无法调节,从而导致其插秧的行距固定,因此,存在使用不便、适用性较窄的缺陷与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调节插秧行距的插秧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秧机,包括秧箱架,所述秧箱架上设置有上丝杆和下丝杆,所述上丝杆和下丝杆上分别套装有多个滑块,所述上丝杆上的滑块与所述下丝杆上的滑块通过载秧取秧组件相连接,每个所述滑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上丝杆和所述下丝杆相配合的调节螺母。
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滑块之间设置有套装在所述上丝杆和所述下丝杆上的橡胶圈。
所述滑块的内壁与所述上丝杆和所述下丝杆的表面之间设置有橡胶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调节螺母改变滑块在上丝杆和下丝杆上的位置,从而改变载秧取秧组件之间的间距,最终实现秧苗行距的可调,既简单、又方便,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插秧行距的可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秧机,包括秧箱架2,该秧箱架2上设置有上丝杆4和下丝杆6,上丝杆4和下丝杆6上分别套装有能够沿其移动的多个滑块8,上丝杆4上的滑块8与下丝杆6上的滑块8通过载秧取秧组件10相连接,每个滑块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上丝杆4和下丝杆6相配合的调节螺母12,这样通过调节螺母12改变滑块8在上丝杆4和下丝杆6上的位置,从而改变载秧取秧组件10之间的间距,最终实现秧苗行距的可调,具体的在旋转调节螺母12时,调节螺母12沿丝杆的轴向移动,从而使滑块8的位置发生变化,最终再通过滑块8两端的调节螺母12将其固定。
为减少机械振动对秧苗的造成的损伤,分别在调节螺母12与滑块8之间设置有套装在上丝杆4和下丝杆6上的橡胶圈14;在滑块8的内壁与上丝杆4和下丝杆6的表面之间设置有橡胶套,由于橡胶具有弹性,所以能够很好的吸收振动,防止机械振动过大而损伤秧苗,实际使用中,采用上述结构,明显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
实际使用中,为提高效率,上丝杆4和下丝杆6上对应的滑块8之间通过传动带16相连接,这样只要拉动传动带16就能同时旋转两个调节螺母,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能避免上下丝杆上的调节螺母位置对应度较差而导致载秧取秧组件10垂直度较差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军,未经王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29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适应表面的无线蓝牙控制清洗装置
- 下一篇:笔记本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