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除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2852.X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9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龟谷桂一郎;武内昭彦;渡边盛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B01D5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徐丹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湿 装置 | ||
1.一种除湿装置(100),其降低被处理空气中包含的水分浓度,其特征在于,该除湿装置具有:
进气流路(30),其具有隔着吸附位置(X)而相互连接的上游侧进气流路(31)和下游侧进气流路(32);
再生流路(40),其具有隔着再生位置(Y)而相互连接的上游侧再生流路(41)和下游侧再生流路(42);
吸附转子(10),其具有被设于所述吸附位置的部分和被设于所述再生位置的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吸附位置和所述再生位置旋转移动,对水分的吸附能力具有温度依赖性;
加热部(8),其设于所述上游侧再生流路(41)中;
进气风扇(33),其使得产生从所述上游侧进气流路(31)朝向所述下游侧进气流路(32)的所述被处理空气的流动;以及
再生风扇(43),其使得产生从所述上游侧再生流路(41)朝向所述下游侧再生流路(42)的再生用空气的流动,
所述吸附转子构成为,对于1m/s的空气流,使轴向的每100mm宽度产生25Pa以上的压力损失,
所述被处理空气和所述再生用空气从相同侧通过所述吸附转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湿装置还具有:
上游侧进气室(35),其从周围覆盖所述上游侧进气流路(31)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干燥空气连接通路(34),其在所述进气流路(30)中在所述进气风扇(33)的下游侧从所述下游侧进气流路(32)的一部分分支,且在所述上游侧进气流路(31)的外侧一直延伸到所述上游侧进气室(35)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风扇(33)被设于所述上游侧进气流路(31)中,而且设在所述上游侧进气室(35)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转子具有将所述被处理空气和所述再生用空气的通过方向作为轴向的圆柱形状,
所述除湿装置还具有密封部件(80),该密封部件介于所述上游侧进气流路(31)、所述下游侧进气流路(32)、所述上游侧再生流路(41)和所述下游侧再生流路(42)中至少任意一条流路与所述吸附转子之间,并被固定于所述流路中,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形状,使得在所述吸附转子的轴向上的长度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吸附转子的径向截面观察,所述密封部件是中空的环状部件,
其形成为随着接近所述吸附转子的轴向的端面,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吸附转子的径向上的宽度变短,或者,
形成为随着远离所述吸附转子的轴向的端面,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吸附转子的径向上的宽度变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生风扇(43)被设于所述上游侧再生流路(41)中,
所述进气风扇(33)和所述再生风扇(43)的旋转轴(33a、43a)相同,且由共同的驱动马达(55)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285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证准确服药的智能药盒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艾灸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