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渗液腰大池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2639.9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5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月琴;张艳云;汪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 |
地址: | 2150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渗 液腰大池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渗液腰大池引流管。
背景技术
目前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应用广泛,可以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术后、颅内感染、脑积水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它可以引流血性脑脊液、感染性脑脊液、控制颅内压。腰大池引流是将腰大池引流管从腰椎3~4或4~5腰椎间隙置入蛛网膜下腔腰大池处,达到引流脑脊液的目的。目前临床多采用硬膜外导管为引流管,置管方法为:严格消毒皮肤并麻醉后,先用硬膜穿刺针缓缓刺入皮肤,见脑脊液流出后,再将引流管沿硬膜穿刺针置入,然后连接好引流袋并妥善固定。由于引流管远比腰椎穿刺针细,故退出腰椎穿刺针后,引流管与机体组织之间形成间隙,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包扎固定良好,也难以避免脑脊液从引流管外针孔内漏出的情况,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严重时可导致颅内感染。同时,由于渗液的发生,医护人员需要每天观察穿刺部位敷料,及时更换,增加了医护人员工作量。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有效防止渗液的腰大池引流管,从而有效避免腰大池引流管在实际使用中所产生的渗液问题,不但减少了逆行感染的机会,同时减少了医护人员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渗液的腰大池引流管,从而有效避免腰大池引流管在实际使用中所产生的渗液问题,不但减少了逆行感染的机会,同时减少了医护人员工作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防渗液腰大池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还包括用于防止渗液的止液部件,所述止液部件设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上距离端部12~15cm处。
优选地,所述止液部件采用圆锥形或圆台形止液部件。
优选地,所述圆锥形或圆台形止液部件的底面远离所述引流管本体的端部,所述圆锥形或圆台形止液部件的顶点或顶面靠近所述引流管本体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圆锥形或圆台形止液部件的底面直径为0.05-0.2mm。
优选地,所述止液部件采用橡胶或乳胶止液部件。
优选地,所述止液部件一体成型地设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
优选地,所述止液部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腰大池引流管,通过在引流管本体上距离端部12~15cm处设置有止液部件,可在将腰椎穿刺针退出后、形成于引流管与机体组织之间的间隙堵住,从而防止在置管过程中脑脊液的渗出,减少逆行感染的几率,同时减少了医护人员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防渗液腰大池引流管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的腰大池引流在临床多采用硬膜外导管为引流管,置管方法为:严格消毒皮肤并麻醉后,先用硬膜穿刺针缓缓刺入皮肤,见脑脊液流出后,再将引流管沿硬膜穿刺针置入,然后连接好引流袋并妥善固定。由于引流管远比腰椎穿刺针细,故退出腰椎穿刺针后,引流管与机体组织之间形成间隙,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包扎固定良好,也难以避免脑脊液从引流管外针孔内漏出的情况,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严重时可导致颅内感染。同时,由于渗液的发生,医护人员需要每天观察穿刺部位敷料,及时更换,增加了医护人员工作量。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防渗液腰大池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还包括用于防止渗液的止液部件,所述止液部件设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上距离端部12~15cm处。
优选地,所述止液部件采用圆锥形或圆台形止液部件。
优选地,所述圆锥形或圆台形止液部件的底面远离所述引流管本体的端部,所述圆锥形或圆台形止液部件的顶点或顶面靠近所述引流管本体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圆锥形或圆台形止液部件的底面直径为0.05-0.2mm。
优选地,所述止液部件采用橡胶或乳胶止液部件。
优选地,所述止液部件一体成型地设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
优选地,所述止液部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腰大池引流管,通过在引流管本体上距离端部12~15cm处设置有止液部件,可在将腰椎穿刺针退出后、形成于引流管与机体组织之间的间隙堵住,从而防止在置管过程中脑脊液的渗出,减少逆行感染的几率,同时减少了医护人员工作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26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接线接头辅助焊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儿童用cpap无创呼吸机鼻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