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2486.8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8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竹内正宜;高桥亨;佐藤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洪秀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入装置,特别是涉及自多个电极分别引出的引出布线的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手提电话等移动设备等电子设备中,通常在显示部中具有透光型输入装置。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用于计算系统的电容式的输入装置。
图12表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例的输入装置,以局部放大俯视图的形式示出了电极及各布线。图13表示在图12的XIII-XIII线处剖切并自箭头方向观察时的输入装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如图12所示,以往例的输入装置110具有检测输入位置的多个透明电极122,自透明电极122分别引出第一布线部130。在透明电极122的外侧并列地排列有多个第二布线部133,第一布线部130与第二布线部133相连接。由各透明电极122检测出的输入位置信息的信号借助第一布线部130及第二布线部133传递到外部电路(未图示)。如图12所示,在具有多个布线部的输入装置110中,供各布线部130、133盘绕的边框面积增大成为课题。
如图13所示,在基材121的一个面侧形成有透明电极122、第一布线部130及第二布线部133,在基材121的另一个面上设有防反射膜120。如图13所示,在基材121上设有形成有第二布线部133且覆盖基材121及第二布线部133的绝缘层141。而且,各透明电极122及第一布线部130形成于绝缘层141上,第一布线部130和第二布线部133经由形成于绝缘层141的贯通孔141a相连接。
在以往例的输入装置110中,如图12及图13所示,将第二布线部133和第一布线部130隔着绝缘层141形成于不同的层,使多个第二布线部133和多个第一布线部130以俯视交叉的方式形成,从而能实现输入装置110的窄边框化。此外,各透明电极122、第一布线部130及第二布线部133通过薄膜工艺形成,通过将它们都形成在基材121的一个面侧,无需在基材121的两面进行薄膜工艺。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0-54110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以往例的输入装置110中,第二布线部133使用金属材料,而第一布线部130使用与透明电极122相同的材料,由作为透明导电性材料的ITO(Indium Tin Oxide)形成。因此,产生第一布线部130的方阻值(Sheet resistance)高、第二布线部133和第一布线部130的合计电阻值增大这样的课题。由于透明电极122和外部电路(未图示)经由第一布线部130及第二布线部133相连接,因此,当第一布线部130及第二布线部133的电阻值增大时,会产生输入装置110的响应速度下降或检测灵敏度下降等不良情况。
此外,为了减小第一布线部130的电阻值,研究了与第二布线部133同样地使用金属材料形成第一布线部130。但是,透明电极122及第一布线部130隔着绝缘层141形成于基材121及第二布线部133之上,配置在与第二布线部133不同的层。因此,在通过薄膜工艺形成第二布线部133之后,需要进行对位来形成透明电极122及第一布线部130。
即,以往例的输入装置110的制造工序首先要在向基材121上形成第二布线部133的同时,在基材121上形成对准标记(未图示)。然后,用透光性树脂等的绝缘层141覆盖第二布线部133及基材121。然后,将透明导电性材料(ITO)层叠于基材121的整面,通过光刻法除去透明电极122及第一布线部130以外的透明导电性材料(ITO),从而形成透明电极122及第一布线部130。此时,即使覆盖对准标记(未图示)地形成透明导电性材料(ITO),也能够透过ITO视觉识别对准标记而进行对位。但是,在作为第一布线部130使用金属材料时,在向基材121的整面层叠金属材料时对准标记(未图示)也会被覆盖,因此,看不到对准标记而无法进行对位。
因此,当在与对准标记不同的层形成第一布线部130时,为了即使在基材121的整面形成构成布线的材料也能视觉识别对准标记,需要使用透明导电性材料。通常,透明导电性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电阻要高,因此,难以减小布线的电阻值。此外,在使用透明导电性材料以外的材料时,出于提高视觉识别性的需要,必须形成得非常薄而确保透光性,难以减小第一布线部130的电阻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未经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24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便的FPGA 动态配置结构
- 下一篇:触控装置的电路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