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壁长圆筒零件凹坑修复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2114.5 | 申请日: | 2014-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2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曹海金;张全秀;曹亚林;汤长俊;郎忠宝;李铸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08 | 分类号: | B21D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27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圆筒 零件 修复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壁长圆筒零件凹坑修复工装,属于机械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某些薄壁长圆筒零件,如燃烧室壳体的加工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转运和装拤,在搬运、上、下车床过程中,个别零件上无法避免会发生被磕碰的凹坑。燃烧室在装药前,先要在其内表面用滚涂方法涂一层包覆层,如果燃烧室上有凹坑,滚涂后的包覆层,在凹坑的凸起初处会很薄,甚至没有包覆层(图1)。这样,具有凹坑的燃烧室装药后,在后期工作中的高温高压环境下会很快把燃烧室破坏,带来重大安全隐患。目前传统工艺还没有专门用于修正薄壁长圆筒零件凹坑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薄壁长圆筒零件产生凹坑的修复问题,而提供一种薄壁长圆筒零件凹坑修复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薄壁长圆筒零件凹坑修复工装,包括整形体、整形体支架、筒形件固定装置;
整形体的前端为球体结构,后端为杠杆;
整形体支架的上端工作面为平面;
筒形件固定装置为两个内形与待整形筒形件外形相匹配的夹紧套;
筒形件固定装置的两个夹紧套固定在工作台面上,待整形筒形件通过筒形件固定装置的两个夹紧套在工作台面上径向定位,整形体支架固定在待整形筒形件的一端外侧,整形体的球体结构一端插入待整形筒形件内腔,整形体的后部搭在整形体支架的工作面上,使整形体与整形体支架呈杠杆支撑。
其中,整形体中球体结构的直径大于燃烧室内径的三分之二。
工作过程
整形时,从整形体1插入待整形筒形件4的相反一侧观察整形体1在待整 形筒形件4内腔的位置,调整整形体1的球体结构顶住凹坑的凸起处,并压住整形体1杠杆支撑的另一端,再用整形锤敲击待整形筒形件4凹坑位置的上方,整形锤的敲击力和整形体1球形结构的支撑作用力在待整形筒形件4凹坑处作用,形成的合力使凹坑变平。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修复工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解决了薄壁长圆筒零件产生凹坑的修复问题,经修复后的燃烧室内表面平整、光滑,无应力集中,滚涂的包覆层厚度符合要求;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修复工装凹坑修复示意图;
其中,1-整形体;2-整形体支架;3-筒形件固定装置;4-待整形筒形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薄壁长圆筒零件凹坑修复工装,包括整形体1、整形体支架2、筒形件固定装置3;
整形体1的前端为球体结构,后端为杠杆;
整形体支架2的上端工作面为平面;
筒形件固定装置3为两个内形与待整形筒形件4外形相匹配的夹紧套;
筒形件固定装置3的两个夹紧套固定在工作台面上,待整形筒形件4通过筒形件固定装置3的两个夹紧套在工作台面上径向定位,整形体支架2固定在待整形筒形件4的一端外侧,整形体1的球体结构一端插入待整形筒形件4内腔,整形体1的后部搭在整形体支架2的工作面上,使整形体1与整形体支架2呈杠杆支撑。
其中,整形体1中球体结构的直径大于燃烧室内径的三分之二。
工作过程
整形时,从整形体1插入待整形筒形件4的相反一侧观察整形体1在待整形筒形件4内腔的位置,调整整形体1的球体结构顶住凹坑的凸起处,并压住 整形体1杠杆支撑的另一端,再用整形锤敲击待整形筒形件4凹坑位置的上方,整形锤的敲击力和整形体1球形结构的支撑作用力在待整形筒形件4凹坑处作用,形成的合力使凹坑变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21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强力正管机
- 下一篇:钢管焊缝位置视觉检测调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