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汇流箱专用防反二极管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1009.X | 申请日: | 2014-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8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郑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鑫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34 | 分类号: | H02S40/34;H01L23/367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鞠翔 |
地址: | 2421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汇流 专用 防反 二极管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元器件,具体涉及一种光伏汇流箱专用防反二极管模块。
背景技术: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减少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与逆变器之间的连线,使用到光伏汇流箱。二极管模块是汇流箱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选择防反二极管模块的主要条件,压降低、热阻小、热循环能力强。压降越低,模块的功耗越小,散发的热量相应也减小,汇流箱的温升自然就小,热阻越小,模块底板到芯片的温差越小,模块工作更可靠。热循环次数越多,模块越稳定,使用寿命更长。普通二极管模块,通态压降只能达到0.90-0.95V,最大热阻结至模块底板达到1.30,冷热循环次数只有2000次,甚至更低,这并不能满足光伏汇流箱的使用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光伏汇流箱专用防反二极管模块,具有压降低、热阻小、热循环能力强的特点,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光伏汇流箱专用防反二极管模块,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外壳和散热区,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在外壳的两端,所述散热区设置在外壳内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区至少设置2个,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内部开有散热孔。
所述防反二极管模块的通态压降为0.76-0.80V,压降越低,模块的功耗越小,散发的热量相应也减小,汇流箱的温升自然就小。
所述防反二极管模块的最大热阻结至模块底板达到0.5,热阻越小,模块底板到芯片的温差越小,模块工作更可靠。
所述防反二极管模块的热循环次数达到1万次以上热循环次数越多,模块越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光伏汇流箱专用防反二极管模块,具有压降低、热阻小、热循环能力强的特点,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压降高、热阻大、热循环能力弱的缺点,提高了光伏汇流箱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中:1-外壳、2-第一电极、3-第二电极、4-散热区、41-散热片-42-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光伏汇流箱专用防反二极管模块,包括外壳1、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3、散热区4,所述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设置在外壳1的两端,所述散热区4设置在外壳1内部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区设置3个,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内部开有散热孔。
所述防反二极管模块的通态压降为0.76-0.80V。
所述防反二极管模块的最大热阻结至模块底板达到0.5。
所述防反二极管模块的热循环次数达到1万次以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鑫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鑫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10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冷却太阳能板
- 下一篇: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冷却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