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控制薄铜带材板型质量的支撑辊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0956.7 | 申请日: | 2014-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7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仇文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环胜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9/00 | 分类号: | B21B29/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薄铜带材板型 质量 支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控制薄铜带材板型质量的支撑辊。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顾客对高精度铜及其合金带材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作为高精度铜带材,除了对产品化学成分、尺寸精度、表面质量要求严格外,对板型质量的要求也十分严格,由于较薄铜带特有的特点,在冷轧后板型一直较差,存在两边浪现象。板形缺陷的产生是由于轧件在轧制过程中,宽向方向上纵向延伸不均而出现的结果。变形时,延伸大的部分会因此而产生附加压应力,延伸小的部分会产生附加拉应力。当此附加压应力超过一定临界值时,则会出现类似于受压杆失稳的现象,表现出该部分板带产生不同形式的弯曲,形成波浪、瓢曲等缺陷。沿宽向的纵向延伸差值越大,轧件中的附加应力越高,板形缺陷就越严重。
板型是指板带的平直度,即板带是否产生波形、翘曲、侧弯、瓢曲等。一块板型好的原始坯料,在加工过程中,其板型的好坏,取决于板带沿宽向方向上的的延伸是否相等。当板带两边延伸大于中部延伸时则产生对称的双边浪,反之则产生中间浪,当两边压下不一致时,则压下量大(即延伸也大)的一边产生单浪或侧弯。当波浪在轧件纵向,横向同时增大时,则会产生瓢曲。同时决定于在轧制过程中沿宽向方向上的纵向延伸是否均匀一致,而辊缝的形状是影响板带材变形均匀与否的最主要因素,以四辊轧机为例,如图1所示:在轧制比工作辊面窄一定宽度的带材时,工作辊和支撑辊之间的接触部分在带宽之外形成一个有害的弯矩,使工作辊弯曲,最终影响到板形。另外有害弯矩抵消了很大部分弯辊力的作用,结果也阻碍了液压弯辊效果的发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控制薄铜带材板型质量的支撑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控制薄铜带材板型质量的支撑辊,包括辊体,辊体包括位于中部的平辊和对称连接于平辊两端的锥形辊,锥形辊的最大直径与平辊的直径相等,平辊与锥形辊连接为一体结构,平辊与锥形辊的连接处平滑过渡;锥形辊的锥度为0.0014~0.0018,平辊与锥形辊的长度比为(330~350):(40~5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轧制薄带边部不均匀延伸得到很好的保障,带材能满足顾客需要实际生产当中,按不同类型中最宽的产品来制定磨削支撑辊的尺寸,这样在轧制相应宽度类型的带材时,支撑辊与工作辊的有害接触区域可大大减小;对于同宽度类型中较窄的带材,通过调整不大的弯辊力就可改变辊缝的形状,达到控制板形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四辊轧机的工作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平辊,2.锥形辊。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控制薄铜带材板型质量的支撑辊,包括辊体,辊体包括位于中部的平辊1和对称连接于平辊1两端的锥形辊2,锥形辊2的最大直径与平辊1的直径相等,平辊1与锥形辊2连接为一体结构,平辊1与锥形辊2的连接处平滑过渡;锥形辊2的锥度为0.0014~0.0018,平辊1与锥形辊2的长度比为(330~350):(40~50)。
为了消除或减少有害弯矩的影响,可针对所轧料的宽度,把对应的支撑辊的两边有害接触部位磨削成双锥度。对于四辊轧机,我们把原尺寸为Φ550×430的支撑辊,磨削成中部平辊1的辊面宽度330mm,两头各50mm宽度的锥形辊2,锥形辊2最小直径比平辊1的直径小0.07~0.09mm。使工作辊与支撑辊在带宽接触之外区域脱离接触。采用此种方法,轧机的横向刚度大,工作辊挠度不受轧制力变化的影响,板形稳定性好。
通过把支撑辊边部锥度磨削以后,使带材板形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薄带的小边浪,得到了彻底的消除。如原射频电缆带成品规格为0.2×41,未实施措施前,在纵剪的工序上,经常会因板形差而造成料卷不齐而报废,有些分条后,因侧弯过大而导致客户无法使用,措施实施后,上述现象已得到彻底消除。
对不同宽度的产品,可把产量大的部分按宽度来确定一级支撑辊的辊型尺寸。通过改变辊型,尽量减少甚至消除所轧带坯宽度以外工作辊和支撑辊的有害接触区,完全可实现对板形的良好控制。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环胜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环胜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09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