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门入口防滑石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0934.0 | 申请日: | 2014-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4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秋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秋芬 |
主分类号: | E04F15/12 | 分类号: | E04F15/12;E04F1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门 入口 滑石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滑石面结构,具体讲是一种大门入口防滑石面结构。
背景技术
下雨天在大门入口处,为防止进出人员摔倒,一般在门口地面上铺设有防滑垫。防滑垫铺上后虽然能起到一定的防滑作用,但遇积水较多时,特别是进出人员飞速经过大门入口时,踩在防滑垫上的进出人员很有可能会随着防滑垫的移动而摔倒,且防滑垫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使用时间不是很长,需长期购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滑效果好,使用时间长的大门入口防滑石面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粗石混凝土底层和浇筑在粗石混凝土底层上的细石混凝土面层,所述的细石混凝土面层中横向等间距浇筑有若干花岗岩防滑条,所述的花岗岩防滑条的顶部伸出细石混凝土面层8~12mm,所述的第一条花岗岩防滑条和最后一条花岗岩防滑条伸出细石混凝土面层的表面涂设有红色或黄色耐磨涂料层。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大门入口防滑石面结构通过在细石混凝土面层中设置顶部伸出细石混凝土面层8~12mm的花岗岩防滑条后,可有效起到防滑的作用,且花岗岩防滑条采用浇筑的方式进行固定,非常的牢固,不会出现像现有技术那样移位的现象,且花岗岩防滑条非常耐磨,使用寿命非常长,且花岗岩防滑条冲洗起来非常方便、省事,加上第一条花岗岩防滑条和最后一条花岗岩防滑条伸出细石混凝土面层的表面涂设有红色或黄色耐磨涂料层,红色或黄色耐磨涂料层具有警醒作用,可提醒进出人员已进入或已走出大门入口防滑石面结构,提示进出人员走路需注意、小心,防滑。
进一步地,花岗岩防滑条的顶部为圆弧结构,使进出人员踩着舒适,且花岗岩防滑条的圆弧顶部结构上还设有多条防滑槽,防滑槽进一步增加摩擦力,进一步起到防滑的作用。
进一步地,相邻两花岗岩防滑条之间的距离为8~10mm,每一花岗岩防滑条的宽度为5~8mm,距离数值和宽度数值为优选数据,既能保障花岗岩防滑条的强度,又使进出人员踩着舒适,且能有效保障防滑效果。
进一步地,花岗岩防滑条的顶部横向等间距开设有多条横槽,进一步增加了防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大门入口防滑石面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花岗岩防滑条的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粗石混凝土底层,2、细石混凝土面层,3、花岗岩防滑条,3.1、防滑槽,3.2、横槽,4、耐磨涂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大门入口防滑石面结构,包括粗石混凝土底层1和浇筑在粗石混凝土底层1上的细石混凝土面层2,在粗石混凝土底层1上还浇筑细石混凝土面层2,使混凝土层更加紧实,整体基层更加坚固。
所述的细石混凝土面层2中横向等间距浇筑有若干花岗岩防滑条3,花岗岩防滑条3设满整个细石混凝土面层2,这样整体防滑,面积利用率达到极佳状态。
所述的花岗岩防滑条3的顶部伸出细石混凝土面层8~12mm,该高度适中,进出人员踩踏舒适且具有很好的防滑效果。
所述的第一条花岗岩防滑条3和最后一条花岗岩防滑条3伸出细石混凝土面层2的表面涂设有红色或黄色耐磨涂料层4。红色或黄色耐磨涂料层4实际上是一层红色或黄色的耐磨橡胶涂料层。花岗岩防滑条3涂上耐磨橡胶涂料层后颜色鲜艳,进出人员远距离便可看见,可起到警醒作用。
花岗岩防滑条3的顶部为圆弧结构,花岗岩防滑条3的圆弧顶部结构上还设有多条纵向的防滑槽3.1。防滑槽3.1的槽底也为圆弧结构,使花岗岩防滑条3在加工防滑槽3.1时不易开裂。
相邻两花岗岩防滑条3之间的距离为8~10mm,每一花岗岩防滑条3的宽度为5~8mm,该距离和宽度适中,防滑效果好,且进出人员踩着也舒适。
花岗岩防滑条3的顶部横向等间距开设有多条横槽3.2,横槽3.2的宽度与防滑槽的宽度相同,横槽3.2设置后,进一步增加了防滑效果。
所述的花岗岩防滑条3的底部为锥状底部,该形状的底部与细石混凝土面层2的接触面积大,且锥状底部的大径端朝下,这样整个花岗岩防滑条3的防拔脱力更大,浇筑得更加牢固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秋芬,未经李秋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09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