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开截止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0733.0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8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邵忠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强毅紧固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36 | 分类号: | F16K1/36;F16K1/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截止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涉及一种可左右开的快开截止阀,属于阀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截止阀,也叫截门,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阀门之一,它之所以广受欢迎,是由于开闭过程中密封面之间摩擦力小,比较耐用,开启高度不大,制造容易,维修方便,不仅适用于中低压,而且适用于高压。
截止阀按通道方向可分为直通式截止阀、直流式截止阀、角式截止阀及柱塞式截止阀。
截止阀的启闭件是塞形的阀瓣,密封面呈平面或锥面,阀瓣沿阀座的中心线作直线运动,阀杆的运动形式是指阀瓣沿阀座中心线移动的阀门,阀瓣堵于阀腔上的两个隔片形成的开口上。
截止阀的通断通过阀瓣的移动实现,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阀瓣可能会与阀腔内的隔片卡住或封堵位置有偏差,使阀瓣与阀腔密封不严从而造成泄露。另外现有的截止阀长期移动容易造成柱塞部分磨损,造成设备的损坏,同时操作时,需旋转手把几圈甚至更多圈才会开启阀门,开关阀门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开截止阀,通过对阀瓣的重新设计,阀瓣的不再沿阀座中心线移动,通过手轮控制弧形瓣的旋转,实现阀门的左右开90度即可实现阀门的开启,开关更灵活,耐磨性更好,密封性更好,不会发生泄露,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快开截止阀,结构上包括手轮、阀杆、阀盖、阀体、阀瓣,手轮连接阀杆,阀体内形成有阀腔,阀杆穿过阀盖与阀腔内阀瓣连接,阀瓣固定于阀腔内两个隔片形成的开口内。
所述的阀盖,其上连接有压帽,压帽内设置有压圈和密封圈,阀盖下连接阀体。
所述的阀体,其内有两个隔片,阀腔内通道方向有直通式、直流式或直角式。
所述的阀瓣,包括阀瓣体、阀芯、密闭圈,阀芯下部装置于阀瓣体内,密闭圈装置于阀瓣体下端,阀瓣体上开有出水口,阀瓣体上螺帽处设置有密封圈,阀芯上方有一固定柱,固定柱外表面有棱边,阀芯中部附近的密封槽内对应设置有三道密封圈,阀芯下部为旋转支腿,旋转支腿连接弧形瓣,弧形瓣下方为进水瓣,进水瓣两端有凸棱,凸棱对应设置于阀瓣体下部内壁上的槽内。
所述的弧形瓣,其整体似蝴蝶结,其上一面开有对称的固定槽,另一面为平面,固定槽两侧于弧形瓣上的边为弧形边,构成弧形开口。
所述的进水瓣,其上与弧形开口对应的设置有两个进水口。
所述的弧形瓣和进水瓣,采用碳化硅等耐磨材料制成,耐磨性更好。
使用时,将阀瓣与阀杆连接,并将阀瓣紧压固定于阀腔内的开口内,通过左旋转或右旋转手轮,实现弧形瓣的90度旋转,即可控制阀门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截止阀的运动方式及结构,阀瓣不再沿阀盖中心线移动,通过手轮控制弧形瓣的旋转,实现阀门的快速通断,开关更加灵活,耐磨性更好,不会出现泄露失效的问题,大大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阀瓣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阀瓣体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弧形瓣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进水瓣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轮,2-阀盖,3-阀体,4-阀杆,5-阀瓣,31-阀腔,32-隔片,51-阀瓣体,52-密闭圈,53-阀芯,510-出水口,530-棱边,511、531、532、533-密封圈,534-旋转支腿,535-弧形瓣,536-进水瓣,5350-弧形边,5351-弧形开口,5352-固定槽,5361-进水口,5362-凸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实施例,快开截止阀,结构上包括手轮、阀杆、阀盖、阀体、阀瓣,手轮连接阀杆,阀体内形成有阀腔,阀杆穿过阀盖与阀腔内阀瓣连接,阀瓣固定于阀腔内两个隔片形成的开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阀盖,其上连接有压帽,压帽内设置有压圈和密封圈,阀盖下连接阀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阀体,其内有两个隔片,阀腔内通道方向为直通式,还可采用直流式或直角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强毅紧固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强毅紧固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07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