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定化合物抗氧化性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0588.6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7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颜军;苟小军;何钢;郭晓强;梁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四川君士达律师事务所 51216 | 代理人: | 芶忠义 |
地址: | 61010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化合物 氧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分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定化合物抗氧化性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研究表明自由基是引起衰老和人类许多疾病的重要因素。例如癌症、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局部缺血、贫血症、老年痴呆病慢性肺炎等都与自由基有关。在生物体内,需氧代谢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可以引发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并损伤膜结构及功能。因此筛选出具有良好抗氧化活性的化合物是开发治疗此类疾病药物的关键。
国内外对羟基自由基的测定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有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电子自旋共振法,但此方法必须在捕捉自由基后立即进行测定,从而限制了许多实验研究;二是Fenton法,Fenton试剂法及类Fenton试剂法目前尚属试验和探索阶段,虽然国内外的研究不少,但是在试验中产生羟基自由基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温度,湿度,pH等环境因素的多重影响,试验稳定性差。三是电解氧化法,由于受到电极材料的限制,该法能耗大,操作繁琐,设备陈本高。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间接测定自由基。测定过程中必须先选择合适的化合物捕集被测体系中的自由基,使之生成具有一定稳定性,且能被液相色谱分离与检测的产物,然后用HPLC进行测定。有文献报道以二甲基亚砜、水杨酸捕集羟基自由基进行HPLC测定或用Fenton反应产生·OH后分光光度计法进行测定。但是这些方法中同样存在实验稳定性差的问题。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结果重现性好的测定化合物抗氧化性的方法及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测定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测定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测定装置。
经过申请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意外地发现利用紫外线光解过氧化氢溶液产生·OH,以对羟基苯甲酸(式I)作为捕捉剂,与·OH反应产生3,4-二羟基苯甲酸,通过HPLC检测生成的3,4-二羟基苯甲酸含量可以间接测定化合物清除·OH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定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方法,所述方法以紫外线光解过氧化氢溶液产生·OH,以对羟基苯甲酸与·OH反应产生3,4-二羟基苯甲酸,通过检测生成的3,4-二羟基苯甲酸含量可以间接测定化合物清除·OH的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1)制备反应体系
配制对羟基苯甲酸和待测化合物的混合溶液,在所述混合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得反应体系;
(2)紫外线光解
利用紫外线照射所述检测体系;
(3)HPLC检测
紫外线光解完成后,HPLC检测反应体系中3,4-二羟基苯甲酸的生成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反应体系中过氧化氢体积终浓度为0.01%-1.50%,对羟基苯甲酸浓度为0.001mmol/L-1.000mmol/L。优选地,反应体系中过氧化氢体积终浓度为0.05%-1.0%,对羟基苯甲酸浓度为0.01mmol/L-0.5mmol/L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紫外线光解时间为0.5-1.0小时,紫外线功率为15W-75W。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HPLC检测波长为254n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HPLC检测条件为:色谱柱:C18柱((4.6×250mm,5um);流动相:甲醇:0.1%H3PO4=30:70;流速:1.0ml/min;柱温:35℃;进样量:20ul。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对羟基苯甲酸的用途,所述用途为将对羟基苯甲酸用于检测样品中的·OH含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测定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反应容器和紫外光源,其中反应容器中包含反应溶液,所述反应溶液中包括对羟基苯甲酸、待测化合物和过氧化氢。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提供容置所述反应容器和所述紫外光源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壳体上,形成密闭的反应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装置可以执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方法。
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学,未经成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05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六氟化硫气体中酸度吸收装置
- 下一篇:超声波隐形眼镜气泡检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