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除工程桩非有效段侧摩阻的超长双套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79994.0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4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哲琳;倪晓荣;郭金武;朱继永;米厚天;白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5/6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 |
地址: | 10003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工程 有效 段侧摩阻 超长 套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领域中一种能够消除工程桩非有效段侧摩阻的装置,具体为一种消除工程桩非有效段侧摩阻的超长双套筒。
背景技术
对于设计等级为甲级或乙级的工程桩,施工前需要先进行试桩,通过试桩检测得到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再确定设计需要的承载力特征值。由于试桩往往在基坑开挖到桩顶标高附近时,预留1-2m厚保护土,进行工程桩的试桩施工。当基础埋置很深,周边环境复杂,且试桩工期紧,需要在地面提前进行试桩施工时,这样试桩的桩长往往远大于设计桩长,在设计桩顶标高以上存在非有效段。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消除上部非有效段侧摩阻力,获得准确的有效承载力检测结果,对试桩能否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除工程桩非有效段侧摩阻的超长双套筒能有效地消除非有效段侧摩阻对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产生的影响。
具体解决方案为:一种消除工程桩非有效段侧摩阻的超长双套筒,包括外套筒和一同轴套设于所述外套筒内的内套筒,外套筒与内套筒形成空腔,,所述内套筒两端凸出外套筒,外套筒和内套筒上端通过环形连接钢板焊接连接,内套筒外周边焊接有多个定位钢板,位于空腔内的定位钢板接近但不接触外套筒,内套筒底端外侧焊接连接有环形外连板,外套筒底端下部焊接连接有环形内连板,环形内连板和环形外连板之间设置有环形橡胶密封垫,环形内连板和环形外连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环形连接钢板与外套筒和内套筒之间采取满焊连接,环形内连板和环形外连板与套筒壁均为点焊连接,定位钢板与内套筒外壁满焊连接。
进一步,定位钢板均匀布设于内套筒外壁上下和周边,厚10mm,竖向间距4.0m,定位钢板的突起距外套筒5mm,内套筒外壁及定位钢板上涂刷有脱模剂和黄油。
进一步,环形内连板为80mm宽10 mm厚环形钢板,环形外连板为90 mm宽10 mm厚环形钢板,连接螺栓规格为M10。
进一步,内套筒上口长出外套筒1000mm,内套筒下口长出外套筒300mm,内套筒外径为Φ1050mm,外套筒内径为Φ1200mm。
有益效果:设计的超长双套筒一次成型,便于吊装,而且套筒底端采用螺栓连接,并采取全橡胶封闭,既解决了内外套筒不易分开的问题,又防止了内外套筒间涌入水泥浆及混凝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超长双套筒竖向剖面图;
图2为超长双套筒横截面图;
图3为超长双套筒下端外套筒与内套筒连接部位大样图;
图中,1-外套筒;2-内套筒;3-环形连接钢板;4-定位钢板;5-空腔;6-环形橡胶密封垫;7-螺栓;8-环形内连板;9-环形外连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一种消除工程桩非有效段侧摩阻的超长双套筒,包括外套筒1和一同轴套设于所述外套筒内的内套筒2,所述内套筒2两端凸出外套筒1,内套筒上口长出外套筒1000mm,内套筒下口长出外套筒300mm,内套筒外径为Φ1050mm,外套筒内径为Φ1200mm。
外套筒和内套筒上端通过环形连接钢板3满焊连接,环形连接钢板3为10mm厚钢板,内套筒2底端外侧点焊连接有环形外连板9。环形外连板9为90mm宽10mm厚环形钢板。内套筒外周边满焊连接有多个定位钢板4,定位钢板4位于外套筒与内套筒形成的空腔5内,定位钢板4接近但不接触外套筒1,定位钢板4均匀布设于内套筒2外壁上下和周边,厚10mm,竖向间距4.0m,定位钢板4的突起距外套筒5mm,内套筒2外壁及定位钢板4上涂刷有脱模剂和黄油。外套筒1底端下部点焊连接有环形内连板8,环形内连板8为80 mm宽10 mm厚环形钢板。环形外连板9和环形内连板8之间通过环形橡胶密封垫6密封,环形外连板9和环形内连板8通过M10螺栓7固定连接。这样既可以保证在混凝土浇灌时避免水泥浆及混凝土涌入套筒间,同时,也保证在进行抗压试验时,不需要很大的荷载就可以使内外筒分开,以达到消除试桩桩顶标高位置以上非有效桩段的侧摩阻的目的。
双套筒上端采用钢板连接,与内外套筒满焊连接,下端采用螺栓连接,连接为一整体后,有效的防止了吊装过程中内套筒与外套筒发生偏移。而在试桩静载实验时,将上部连接钢板割开,加载使下部螺栓分离,使内外套筒形成两个独立的套筒,从而两者之间可实现自由滑动,在外套筒底部位于桩顶标高以上位置后,就实现了试桩非有效段消除侧摩阻力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未经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99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