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引流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78479.0 | 申请日: | 2014-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8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 发明(设计)人: | 蔡长聚;肖维文;闫宝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华仁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 11395 | 代理人: | 李向东 |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引流管。
背景技术
医院医生在给病人在手术时,需对患者体内的积血、积液进行引流工作,因为积血积液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手术的开展,残留的积血积液还会引起患者的继发感染。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一根硅胶引流管插入患者体内,引导积血积液的排出,现有技术的引流管一般为单腔引流管,如果需要注射药物时,需要插入另外一根引流管,一条注入冲洗药物,另一条将冲洗液抽走,或者是用同一条引流管既用来排出体液又用来注入药物,操作繁琐,且该类引流管易发生漏液、冲洗无压力、逆流的现象,这样操作存在如下问题:1、有时积血积液十分粘稠,易堵塞引流管,不利于其排出;2、当患者体内残留了为数不多的积血积液时,由于数量过少,也不利于其排出;3、如果想通过这根引流管向患者体内注入药物时,会将黏着在引流管内壁的积血积液重新带入到患者体内,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现提出一种引流管,其主引流管内壁上设置有注入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引流与给药不能同时进行和给药存在医源性污染的问题,其具有使用简单、安全可靠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引流管,包括主引流管,所述主引流管管壁中设置有注入孔,所述注入孔的一端设置有开关装置,所述主引流管在设置有开关装置的一端还设置有燕尾结构,所述燕尾结构上设置有缝线孔。
进一步,所述主引流管设置为圆形管结构。
进一步,所述引流管设置为“8”字形圆管结构。
进一步,所述主引流管与燕尾结构相对的一端设置有侧孔。
进一步,所述主引流管上设置有显影线。
进一步,所述开关装置上还设置有注射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一种引流管的主引流管的管壁中设置有注入孔,具有便于溶液注入,提供注入通道,防止二次感染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一种引流管,包括主引流管,所述主引流管管壁中设置有注入孔,所述注入孔的一端设置有开关装置,所述主引流管在设置有开关装置的一端还设置有燕尾结构,所述燕尾结构上设置有缝线孔。
由于所述主引流管中设置有注入孔,那在实际的医疗过程中,当手术需要将患者体内的积液引出,但是当患者体内的积血积液过于黏稠或数量不多时,可通过注入孔向患者体内注入生理盐水等溶液进行冲洗、稀释,当需要向患者体内注入药物时,也可以由注入孔向患者体内注射药物,这就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当患者体内残留了为数不多的积血积液时,由于数量过少,不利于其排出,如果想通过这根引流管向患者体内注入药物时,会将黏着在引流管内壁的积血积液重新带入到患者体内,造成二次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而主引流管的一端设置有燕尾结构,燕尾结构上设置有缝线孔,所述燕尾结构上的缝线孔,便于手术中将引流管缝合在患者的体表,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能够有效的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引流管,包括主引流管1、注入孔2、侧孔3、燕尾结构4、缝线孔41、开关装置5、注射孔51、显影线6。
所述注入孔2设置在主引流管1的管壁中,所述注入孔2的一端设置有开关装置5、所述开关装置5上设置有注射孔51,所述主引流管1在设置有开关装置5的一端还设置有燕尾结构4,所述燕尾结构4上设置有缝线孔41,所述主引流管1的另一端设置有侧孔3,所述主引流管1沿纵向设置有显影线6。
如图3、图4所示,一种引流管,包括主引流管1A、注入孔2A、侧孔3A、燕尾结构4A、缝线孔41A、开关装置5A、注射孔51A、显影线6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华仁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华仁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84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掌指骨微型复位钳
- 下一篇:一种结肠多功能治疗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