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模具保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78056.9 | 申请日: | 2014-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7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华;汪煦;王永宁;朱志华;李昌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斯曼秦皇岛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8/04 | 分类号: | B22D18/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318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模具 保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铸造模具,特别涉及一种铝车轮低压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铝车轮铸造成型方式主要采用低压铸造方式,而低压铸造轮辋部位的边模模具有180°两块模具和90°四块模具两种结构,考虑到多方面综合因素,大多数车轮铸造企业采用的是后者。
但是,对于车轮轮辋圆周回转体结构造型来说,理想的边模结构应不分体且随型于轮辋造型一定壁厚均匀的模具结构,这样整个轮辋对应的模具温度场最为均匀、最有利于铸造成型工艺控制。而上述两种边模模具结构在180°或90°分型面模具分体处会形成较大的边模壁厚,形成与边模中心部位的轮辋边模壁厚差异过大,造成铸件轮辋和模具的温度场分布不均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日后内轮缘及内胎圈座越来越厚大的产品结构趋势,会使车轮轮辋铸造成型中更容易产生铸造缺陷,批量生产中更难以保证产品的铸造X光稳定性及轮辋机械性能。传统的改善方法是在轮辋对应顶模位置上加环形保温,而实际上这种保温结构并不会改变上述温度差异,只会提升模具的整体温度,但因此会牺牲批量生产中的生产效率这一重要指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不损失批量铸造生产效率,同时又能提高车轮轮辋部位的X光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车轮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改进的模具保温装置,包括顶模、边模及保温块,顶模设置保温块,保温块以边模模具45°分型面为中心线,两边等距定位固定在顶模。保温块长度为170-190mm,宽度为110-130mm,厚度15-2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可有效的调节车轮轮辋及模具的整体温度场,改善由于模具厚度差异造成的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使位于边模中心处的轮辋及模具高温区域得到有效散热,也可使位于边模45°分型面处的轮辋及模具低温区域给予热量补偿。结构简单可行,不降低批量的生产效率,在批量生产中的短节拍生产周期中能发挥更大的效用,进一步的减少铸件和模具温度场的差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模具保温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中1.顶模环形保温,2.顶摸,3.边模,4.边模保温块,5.车轮铸件,6.顶模保温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将顶模无保温或顶模环形保温1改为顶模保温块6,通过边模3之间的45°分型面为中心线定位,两端等距将顶模保温块6点固定在顶模2需要保温的区域。为便于安装和不干涉冷却管路,保温厚度统一为15-20mm,长度和宽度则需要根据轮型尺寸大小来确定。
实施例1:对于16×6.5寸车轮,保温块长宽尺寸为170×110mm,厚度为15mm。
实施例2:对于17×7.5寸车轮,保温块长宽尺寸为180×120mm,厚度为18mm。
实施例3:对于18×8.5寸车轮,保温块长宽尺寸为190×130mm,厚度为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斯曼秦皇岛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凯斯曼秦皇岛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80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耙装机前移牵引装置
- 下一篇: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