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导板的梁柱节点专用模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77334.9 | 申请日: | 2014-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7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温井泉;孙会功;杨智慧;闫晓东;乔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0 | 分类号: | E04G13/00;E04G13/02;E04G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唐晓丽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板 梁柱 节点 专用 模板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梁柱连接节点的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提高,梁柱节点因造型变化较多,施工工艺较复杂,对此部分进行的模板拼组一直是梁柱节点施工的重点。传统的现浇框架结构的现场施工中,梁柱节点一般采用小板拼组,此种施工方法对工人素质和质量管理要求较高,稍有不慎即会因拼组尺寸错误、加固不牢、接缝过多、模板刚度不够等原因造成梁柱节点混凝土出现错台、涨模、漏浆等质量问题,影响结构砼的实体质量和观感效果,也有一些钢制定型的梁柱模板,需要到特殊的工厂进行加工,并定制与之配套的梁板模板,不利于周转使用,浪费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导板的梁柱节点专用模板系统,要解决现浇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模板拼组,对工人要求较高,因拼组错误、加固不牢、接缝过多、模板刚度不够等原因影响梁柱节点混凝土的质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导板的梁柱节点专用模板系统,包括模板板体、背楞、垫木和柱箍,所述模板板体包括围合成待浇筑矩形柱的四组柱阳角组模,每组柱阳角组模均由两块带梁侧模导板的柱模板成直角拼接而成,
所述柱模板为L型,柱模板的立部为梁柱交接部,梁柱交接部的内侧边缘沿节点梁方向垂直固定有梁侧模导板,柱模板的横部为包柱部,同一平面内相邻的两个包柱部对接,
梁柱交接部和梁侧模导板形成的阴角转折处设有竖向的长背楞,长背楞的外侧设有横向的垫木,对拉螺栓穿过长背楞的上部和垫木成井字型将模板系统的上部紧固,包柱部的外侧四周利用柱箍将长背楞的下部紧固,使模板系统的下部外包固定于已浇筑的混凝土柱头上,
所述包柱部的宽度为柱宽度的一半,梁柱交接部的宽度为柱宽度的一半-梁宽度的一半-梁侧模导板的厚度,梁柱交接部的高度为梁的高度-楼板的厚度-楼板模板的厚度。
所述长背楞的个数、尺寸和间距均与阴角转折处的尺寸相适应。
所述对拉螺栓沿模板系统的梁柱交接部竖向至少设置2道。
所述柱箍与包柱部之间、同一平面内相邻的长背楞之间的空隙增设短背楞,所述短背楞的上侧与包柱部的上侧边缘平齐,短背楞的下侧与长背楞的下侧平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专用模板系统是以柱模板的四个阳角做为基准划分成四组阳角模板组拼而成,相对于以面为基准划分模板单元的模板系统形式更加灵活,更容易在现场拼装施工。
本实用新型中的梁侧模导板与柱模板为一体,由多种形式的背楞进行固定,更好的保证梁柱节点的尺寸,在梁柱交接部增设了对拉螺栓,能够保证模板的自由端不易变形,更有效的保证梁柱节点的模板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阳角模板组能够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工,与梁、板模板采用同样多层板模板,具有良好的模板间的衔接性,利于周转使用,模板拼缝大量减少,降低对工人的要求,保证梁柱节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四组柱阳角组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 梁柱尺寸不同时,背楞加固组拼方式之一。
图4 梁柱尺寸不同时,背楞加固组拼方式之二。
图5梁柱尺寸不同时,背楞加固组拼方式之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与后续梁模板组拼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A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6的B-B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模板板体、1.1-梁侧模导板、1.2-柱模板、1.21-包柱部、1.22-梁柱交接部、2-长背楞、3-垫木、4-柱箍、5-对拉螺栓、6-混凝土柱头、7-梁模板、8-短背楞。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2所示,一种带导板的梁柱节点专用模板系统,包括模板板体1、背楞、垫木3和柱箍4,所述模板板体1包括围合成待浇筑矩形柱的四组柱阳角组模,每组柱阳角组模均由两块带梁侧模导板1.1的柱模板1.2成直角拼接而成,
所述柱模板为L型,柱模板的立部为梁柱交接部1.22,梁柱交接部的内侧边缘沿节点梁方向垂直固定有梁侧模导板1.1,柱模板的横部为包柱部1.21,同一平面内相邻的两个包柱部对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73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楼面水管压槽收面器
- 下一篇:一种钢铝框模板的龙骨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