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补偿绳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76740.3 | 申请日: | 2014-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8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洋;郭培珍;桑闹闹;刘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尼电梯(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7/08 | 分类号: | B66B7/08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赵红英 |
地址: | 31122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补偿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补偿绳固定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梯轿厢侧补偿绳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曳引电梯中,当电梯的提升高度较大时,曳引钢丝绳的重量就会造成电梯轿厢和对重之间重量的不平衡,该不平衡在电梯轿厢处于电梯井道顶部,对重处于电梯井道底部时或者电梯轿厢处于电梯井道底部,对重处于电梯井道顶部时达到最大值。当该最大值达到一定程度,曳引钢丝绳和曳引轮之间的摩擦力无法满足提升整部电梯重量的要求,曳引钢丝绳开始在曳引轮槽中打滑,影响电梯安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升高度达到某一高度时,需要在轿厢底部和对重底部之间装设补偿绳对曳引钢丝绳重量产生的不平衡进行补偿。当电梯速度较快时,在底坑还装有补偿绳涨紧装置对补偿绳进行涨紧,来保证补偿绳不晃动,保持电梯的平衡。
虽然这些解决方案解决了由于曳引钢丝绳产生的不平衡问题,但是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是补偿绳在电梯轿厢下的固定非常困难,轿厢底部可以用于固定补偿绳的空间非常狭小;二是补偿绳头固定于轿底下梁之间,此固定方式导致补偿绳头无法在轿厢深度方向上随着轿厢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无法进行调节,当轿厢较深的情况下补偿绳头的固定位置与补偿绳不垂直;另外这些解决方案需要在底坑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增加了井道的建筑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梯补偿绳固定装置,其不仅降低了补偿绳与轿厢下部的固定难度,还解决了补偿绳头无法在轿厢深度方向上的调节问题。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梯补偿绳固定装置,包括与电梯轿厢下梁连接的角钢组合件,所述角钢组合件内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侧设置有至少两块槽钢,所述槽钢上架有补偿绳绳头板,所述补偿绳绳头板通过紧固件与设置在槽钢下部的连接板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角钢组合件由至少二块不等边角钢拼合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底板与所述角钢组合件之间设置减震垫,所述底板、所述减震垫及所述角钢组合件通过紧固件相对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槽钢为两块,其分别为与所述底板连接的槽钢一及与所述底板分离的槽钢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槽钢一与所述槽钢二之间设置有垫块,使所述两槽钢之间形成一定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补偿绳绳头板上布置有用于固定补偿绳的若干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解决了轿厢底部由于空间狭小,难以安装固定补偿绳的的尴尬,通过固定装置的设置,降低了补偿绳与轿厢下部的固定难度;
(2)在补偿绳头固定于轿底下梁之间时,解决了补偿绳头无法在轿厢深度方向上随着轿厢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无法进行调节,当轿厢较深的情况下补偿绳头的固定位置与补偿绳不垂直的问题;
(3)解决了在底坑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的问题,降低了井道的建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梯补偿绳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梯补偿绳固定装置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梯补偿绳固定装置俯视图。
图中:1、角钢组合件;2、底板;3、减震垫;4、补偿绳绳头板;5、连接板;6、槽钢一;7、槽钢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2、3所示,一种电梯补偿绳固定装置,包括两根角钢组合件1,两块底板2, 两块减震垫3,一块补偿绳绳头板4,两块连接板5,与底板连接的槽钢一6,与底板分离的槽钢二7。
角钢组合件1是由两块不等边角钢拼合而成,一端的不等边角钢上都有4个孔,螺栓通过4个孔与下梁连接。角钢组合件1另一端的不等边角钢,不等边角钢上有两个孔用于固定底板2和减震垫3,同时,与底板相连的角钢其长度小于另一角钢长度。
减震垫3放于角钢组合件1上,在减震垫3上装有底板2,底板2、减震垫3、角钢组合件1用两根螺栓等类似紧固件固定连接,具体为减震垫上方放有与槽钢连在一起的底板,底板与减震垫通过螺栓固定在角钢组合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尼电梯(杭州)有限公司,未经西尼电梯(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67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龙芯芯片的门禁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核磁图像超分辨率的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