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球接发球训练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75600.4 | 申请日: | 2014-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9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 发明(设计)人: | 仲跻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3B69/40 | 分类号: | A63B69/40;A63B6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80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球 发球 训练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育训练用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排球接发球训练器。
背景技术:
当前,世界排球进攻战术发展很快,正在向着高度加速度、强攻加快攻、力量加技巧、前沿加纵深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①在积极跑动、交叉掩护和突然变化中实现战坐式排球术配合,以期引起对方防守判断的错误,造成以多打少的有利局面。在这方面亚洲一些队掌握得比较熟练。②打破主攻与副攻机械分工的格局,主攻和副攻互相掩护进行突破,以加强全面进攻的能力,丰富战术的内容,适应各种复杂的情况。③在反攻中不失时机地运用快速多变战术在对方布防未定、立足未稳的情况下,实行突袭。④在网的前沿组织高点或远网的进攻,以避开对方的严密拦网。⑤结合前排进攻掩护,从后排纵深地带发动攻击,组成多种配套的立体战术,以突破对方的严密拦网。⑥重视在集体战术配合下的个人战术运用,如采用两线分化(直线或斜线扣球)、平扣后区、转手转腕、打手出界和高点吊球等技巧,以加强突破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球接发球训练器,它能够模拟人工发球原理,产生连续的多角度、多速度变化的球路,并可实现随机不定距离的发球,用以训练队员的接发球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排球接发球训练器,包括基座、机身座、发球机构、电机、连接轴、传动轴和转盘,机身座和第一转盘依此连接在基座上,第一电机通过连接部件固定在机身座尾部,大臂的一端通过轴固定在机身座头部,第二电机固定在机身座侧面并与轴连接;大臂的另一端具有U形滑槽,第一传动轴在U形滑动中转动,第一传动轴两侧沿直径方向分别设有两个传动杆,传动杆的一头随第一传动轴在U形滑槽中滑动,另一头与连接座固定连接,连接座的底部设有操作箱,操作箱与大臂前端固定连接;在连接座的一侧还设有第三电机,另一侧连接有小臂;其中,发球机构通过第二传动轴固定在小臂端头处,并由固定箍固定。
本实用新型机械的工作原理:大臂在第二第机的带动下,通过轴前后摆动,用以调节发球时的上、下和前、后距离;机身座在第一转盘的带动下左、右转动,用于调节发球时的左、右距离;传动杆带小臂随第一传动轴在U形滑槽的A、B两点中间转动,用以微调整发球时出球的上、下和前、后距离。弧面推盘通过弹性部件将球发射出去,发球时的速度和力道可以通过操作程序进行设定;另外第二转盘在第二传动轴和V形挡板的配合下可以发出带旋转角度的射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模拟人工发球原理,产生连续的多角度、多速度的球路变化,并可实现随机不定距离的发球,用以训练队员的接发球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3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排球接发球训练器,包括基座1、机身座2、发球机构3、电机、连接轴、传动轴和转盘,机身座2和第一转盘4-1依此连接在基座1上,第一电机5-1通过连接部件6-1固定在机身座尾部,大臂7的一端通过轴8固定在机身座头部,第二电机5-2固定在机身座侧面并与轴8连接;大臂7的另一端具有U形滑槽9,第一传动轴10在U形滑槽中转动,第一传动轴两侧沿直径方向分别设有两个传动杆11,传动杆的一头随第一传动轴在U形滑槽中滑动,另一头与连接座12固定连接,连接座的底部设有操作箱13,操作箱与大臂前端固定连接;在连接座12的一侧还设有第三电机5-3,另一侧连接有小臂18;其中,发球机构3通过第二传动轴14固定在小臂端头18-1处,并由固定箍15固定。
大臂7在第二第机5-2的带动下,通过轴8前后摆动,用以调节发球时的上、下和前、后距离;机身座2在第一转盘4-1的带动下左、右转动,用于调节发球时的左、右距离;传动杆11带小臂18随第一传动轴10在U形滑槽9的A、B两点中间转动,用以微调整发球时出球的上、下和前、后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二:根据图1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操作箱13上设有弧度调节按钮13-1、角度调节按钮13-2和前后距离调节按钮1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职业学院,未经黑龙江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56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