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封印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75319.0 | 申请日: | 2014-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0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高晓东;高晓春;徐筱珍;蒋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晓东;高晓春;徐筱珍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G09F3/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封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封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封印。
背景技术
封印又称之为签封,用于计量设备的防止开启、破坏等防伪、防窃电和防止作弊的作用。传统封印因其结构及施封标识简单,亦容易复制,所以防伪性能很差。传统的封印需要依靠封印钳对封印施加印记,通过封印上的印记的物理外观鉴别封印是否合法有效;封印的档案管理需要工作人员现场施封时手工记录,整个的流程操作烦琐、管理落后影响了公司信息化、数字化、电子化、科学化的管理进程。
电子封印的管理软件是构成电子封印管理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而电子封印管理系统由电子封印标签、手持式读写器、固定式读写器、管理软件等组成。电子封印内部有全球唯一的ID号,根据该编号可以实现其信息化管理,从入库、加密、施封、巡检、启封、审核、报废整个生命周期,对其进行全程跟踪,实现闭环管理。
电子封印的封丝使用多股不锈钢丝绞制而成,封体使用高强度工程塑料一次注塑而成,坚固耐用,不会自然损坏;芯片在加工时和封体结合在一起,在封体被人为撬开时芯片即会损毁,且报废。
一旦电子封印报废后,则电子封印内部的全球唯一的ID号也不再使用,随着不良分子盗窃活动的频繁,这样势必会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
因此,现有技术亟待有很大的进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在封体被人为撬开时芯片即会损毁,且报废,从而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子封印,包括包含封丝的RFID电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封印还包括:封丝状态检测模块,与所述封丝状态检测模块连接的防盗电路,其中所述防盗电路包括电源开关,音频变压器,喇叭,三极管,电阻,单片机,振动传感器,电解电容;
当所述电子封印的封丝受到人为破坏时,所述振动传感器产生电脉冲信号通过所述单片机产生振荡定时电路,输出音频信号,通过所述三极管放大,经过所述音频变压器耦合,通过所述喇叭发出稳定、定时的报警声。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封印中,所述的封丝状态检测模块进一步包括储存有封丝状态检测代码的FLASH,当所述封丝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封丝状态为异常情况,则自动开启所述防盗电路的电源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封印中,所述的电解电容为100UF/6V/5X7MM。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封印中,所述单片机为153D。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封印中,所述振动传感器为SW-420。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封印中,所述电源输入为直流4.5V。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封印,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现有电子封印基础上,增加封丝状态检测模块和防盗电路,通过实时报警,预防盗劫,可普遍适用于航空,货运,集装箱,食品化工,仓库,现金袋,邮包,保险箱等的封印。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封印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封印的防盗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封印的第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请参阅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封印的防盗电路示原理图。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封印中,至少包括,封丝状态检测模块,与所述封丝状态检测模块连接的防盗电路,其中所述防盗电路包括电源开关K,音频变压器L1,喇叭J2,三极管BG,电阻R,单片机IC,振动传感器J1,电解电容C;
当所述电子封印的封丝受到人为破坏时,所述振动传感器J1产生电脉冲信号通过所述单片机IC产生振荡定时电路,输出音频信号,通过所述三极管放大,经过所述音频变压器L1耦合,通过所述喇叭J2发出稳定、定时的报警声。
优选地,所述的封丝状态检测模块进一步包括储存有封丝状态检测代码的FLASH,当所述封丝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封丝状态为异常情况,则自动开启所述防盗电路的电源开关K。
优选地,所述的电解电容C为100UF/6V/5X7MM。
优选地,所述单片机IC为153D。
优选地,所述振动传感器J1为SW-420。
优选地,所述电源输入为直流4.5V。
本实用新型的独特之处在于在现有电子封印的基础上,增设了封丝状态检测模块,与之相连接的防盗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晓东;高晓春;徐筱珍,未经高晓东;高晓春;徐筱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53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整形电路的加减计数装置
- 下一篇:分离式指纹银行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