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床垫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75289.3 | 申请日: | 2014-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4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军 |
主分类号: | A47C23/12 | 分类号: | A47C23/12;A47C23/14;A47C23/26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高文龙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床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上用品,具体是指一种床垫。
背景技术
床垫是人们常用的用品。现在的床垫结构很多,大部分都是以弹簧床为主流。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过线绷床垫,这种床的表面是用纤维的线垂直交叉在床边缘用铆钉钉起来所形成的,也就是表面是交叉的线。但是这种线绷床的缺陷是:表面很差,也没有人去改进,各线经紧紧的与铆钉连接后确实很结实,承重强,不会塌陷,透气性好。缺陷就是直接睡不行,不覆盖东西不能睡。所以很多人在这样的床上铺东西来睡。铆钉和线露在外面,没有美观性。最终这种床垫没有产业化竞争不过弹簧床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床垫,该床垫能够直接使用,使用者可以直接睡在该床垫上。
本实用新型的这一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垫包括框体、拉线以及网布,所述的框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的拉线为多条,多条拉线呈交错状分布,拉线的两端分别绷紧连接在框体上,多条拉线形成网格状的拉线网,所述网布具有固定端,网布的固定端也安装在框体上,所述网布位于所述拉线网的上方,盖覆所述的拉线网。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框体的上部开设有具有倒齿槽的缺口,所述床垫还具有网布缠绕杆以及固定压条,所述的网布缠绕杆穿插在所述缺口内,并且位于缺口内远离倒齿槽的一侧,所述网布的固定端缠绕在网布缠绕杆上,所述的固定压条具有与所述缺口的倒齿槽相适配的倒齿,所述的固定压条嵌入式压入所述缺口内,固定压条的倒齿插入缺口的倒齿槽内,固定压条压紧网布的固定端以及网布缠绕杆,从而将网布的固定端卡死在缺口内,将网布固定在框体上。增加床垫的光滑度,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网布缠绕杆为圆形的塑料杆,所述的固定压条为塑料压条。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框体为矩形框,所述的多条拉线呈纵横交错状分布,横向设置的多条拉线呈等间距分布,纵向设置的多条拉线也呈等间距分布。
本实用新型中,每一根拉线的两端分别通过拉钉固定安装在框体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床垫在框体外围还包覆一层外围框,所述框体与外围框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框体为铝框,所述的外围框为木头框,所述框体与外围框通过铆钉或螺丝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床垫结构简单,使用者可以直接入睡,具有良好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床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去除网布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床垫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3去除网布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床垫的剖视图,显示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6是图5的部分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框体;11、缺口;11a、倒齿槽;2、拉线;3、拉钉;4、网布;5、网布缠绕杆;6、固定压条;6a、倒齿;7、外围框;8、自攻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床垫,该床垫包括框体1、拉线2以及网布4,框体1为中空结构,拉线2为多条,多条拉线2呈交错状分布,拉线2的两端分别绷紧连接在框体1上,多条拉线2形成网格状的拉线2网,网布4采用塔斯林网布,塔斯林网布表面则比较光滑了,使用者可以直接睡在上面,该网布4具有固定端,网布4的固定端也安装在框体1上,网布4位于拉线2网的上方,盖覆拉线2网。
本实施例中,框体1的上部开设有具有倒齿槽11a的缺口11,床垫还具有网布缠绕杆5以及固定压条6,网布缠绕杆5穿插在缺口11内,并且位于缺口11内远离倒齿槽11a的一侧,网布4的固定端缠绕在网布缠绕杆5上,固定压条6具有与缺口11的倒齿槽11a相适配的倒齿6a,固定压条6嵌入式压入缺口11内,固定压条6的倒齿6a插入缺口11的倒齿槽11a内,固定压条6压紧网布4的固定端以及网布缠绕杆5,从而将网布4的固定端卡死在缺口11内,将网布4固定在框体1上,使得网布4不能再回抽。其中,网布缠绕杆5为圆形的塑料杆,固定压条6为塑料压条。
本实施例中的框体1为矩形框,多条拉线2呈纵横交错状分布,横向设置的多条拉线2呈等间距分布,纵向设置的多条拉线2也呈等间距分布,每一根拉线2的两端分别通过拉钉3固定安装在框体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军,未经李文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52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