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式挤出机料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70322.3 | 申请日: | 2014-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7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符建明;顾玉良;符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江南氟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10 | 分类号: | B29C47/10 |
代理公司: | 江阴大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赵贵春 |
地址: | 214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式 挤出机 料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出机,尤其涉及一种新式挤出机料斗。
背景技术
目前聚四氟乙烯棒材主要采用热压挤出成型。在聚四氟乙烯棒材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颗粒小,极易堵塞料斗的下料口,导致断料。本司发现,料斗堵料的原因主要在于,操作者为避免挤出过程断料,会在料斗内盛装大量粉料,料斗底部特别是出料口处的粉料因压力发生紧密堆积,使得底部特别是出料口处的粉料难以松动,滞留出料口,造成出料口堵塞。目前的常用方法是通过搅拌器搅拌使出料口处粉料松动,但是为免触碰挤出机的螺杆,搅拌器无法触接出料口的底部,因此对克服出料口的堵塞有一定限制。虽然通过减少料斗内盛装的粉料量可以一定程度上克服料斗堵塞问题,但易造成断料,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需要反复加料,增加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下料顺畅的挤出机料斗。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式挤出机料斗,料斗包括料筒,料筒上方设有进料口,料筒下方为出料口;料筒上部的内侧为倒立的锥形上腔,料筒下部的内侧为正立的锥形下腔,上腔和下腔之间设有长方形中腔;中腔的上端面包围其上腔的下端面,中腔的下端面包围下腔的上端面;中腔内设有旋转轴,旋转轴上设有旋转搅拌翼,旋转轴的两端套穿过中腔外的料筒,穿出料筒的旋转轴的一端连接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置于中腔的料筒外壁上。
由于设置了下腔,避免了料斗的出料口处粉料的大量堆积、造成出料口处粉料压力大、堆积紧密而堵塞出料口;通过在连接上腔和下腔的中腔内设置带有旋转搅拌翼的旋转轴,旋转轴在静止状态下,起到抑制放料的作用,旋转轴在转动状态下,起到放料的作用,粉体下料更为顺畅,而且放料的同时使粉料松动,克服了传统的垂直下料方式中粉料易紧密堆积的缺陷。另外上腔用于储料,操作者无需反复加料,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为了使带有旋转搅拌翼的旋转轴更好地起到控制停料、放料的作用,优选地,所述旋转轴和位于所述旋转轴两侧的所述旋转搅拌翼遮挡住所述下腔的上端面;所述中腔的上端面遮挡住所述旋转搅拌轴的边缘部分和位于所述旋转轴两侧的所述旋转搅拌翼的边缘部分。
为了便于粉料输送,优选地,所述旋转搅拌翼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
为了避免粉料在中腔内产生滞留死角,优选地,所述中腔具有圆滑结构,所述中腔与所述上腔、下腔均为圆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新式挤出机料斗设置了下腔,避免了料斗的出料口处因粉料大量紧密堆积造成出料口堵塞;通过在连接上腔和下腔的中腔内设置带有旋转搅拌翼的旋转轴,旋转轴在静止状态下,起到抑制放料的作用,旋转轴在转动状态下,起到放料的作用,在旋转轴的旋转带动下,粉体下料更为顺畅,而且放料的同时使粉料松动,克服了传统的垂直下料方式中粉料易紧密堆积的缺陷。另外上腔用于储料,操作者无需反复加料,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式挤出机料斗的半剖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半剖右视图。
图中:1、料筒;2、进料口;3、出料口;4、旋转轴;5、旋转搅拌翼;6、驱动机构;11、上腔;12、中腔;13、下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式挤出机料斗,如图1和图2所示,料斗包括料筒1,料筒1上方设有进料口2,料筒1下方为出料口3;料筒1上部的内侧为倒立的锥形上腔11,料筒1下部的内侧为正立的锥形下腔13,上腔12和下腔13之间设有长方形中腔12;中腔12的上端面包围其上腔11的下端面,中腔12的下端面包围下腔13的上端面;中腔12内设有旋转轴4,旋转轴4上设有旋转搅拌翼5,旋转轴4的两端套穿过中腔12外的料筒1,穿出料筒1的旋转轴4的一端连接驱动机构6,驱动机构6设置于中腔12的料筒1外壁上。
最好旋转轴4和位于旋转轴4两侧的旋转搅拌翼5遮挡住下腔13的上端面;且中腔12的上端面遮挡住旋转搅拌轴4的边缘部分和位于旋转轴4两侧的旋转搅拌翼5的边缘部分。
为了便于粉料输送,旋转搅拌翼5平行于旋转轴4的轴线。
为了避免粉料在中腔12内产生滞留死角,中腔12具有圆滑结构,且中腔12与上腔11、下腔13均为圆滑过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江南氟塑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江南氟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03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