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填料与风机联合冷却的家用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9899.2 | 申请日: | 2014-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9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谢应明;鲍郑军;周兴法;方亚军;闫琳;黄怡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24;F24J2/00;F24J2/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填料 风机 联合 冷却 家用 太阳能 吸收 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填料和风机联合冷却的家用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内的空调供热和制冷已成为普遍的需求,据统计,家用空调的拥有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现如今的空调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制冷机仍然是蒸汽压缩式制冷机,它们具有较高的循环效率,而且能达到的制冷温度范围较广,可满足不同的场合的需求。但是,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耗电量很大,由此带来的能源供应紧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电能主要来自于燃料的燃烧,而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要燃料是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SO2、NOx等有害气体及大量的CO2等温室气体,从而加剧了环境污染。
因此,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面对着空调的普及所带来的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我们有必要尽快开发出使用新能源的节能环保型空调。由于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每年获得的太阳能资源大约为6×1022J。利用太阳能和其他废热可有效缓解全国范围内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加之太阳能制冷与季节的匹配性良好,使得 太阳能制冷以其无与伦比的优点而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在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201220745671.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燃气辅热蓄能型吸收式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主要包括导热油箱、燃气辅热装置、太阳能集热器及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可保证全天候制冷的需要,但该制冷装置包括一个导热油箱和两个蓄热水箱,其结构复杂,体积较大,难于家用化。
专利号为00109336.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制冷机、储热水箱、冷却塔、空调箱和辅助锅炉。该空调系统具有效率高、耐冰冻、启动快、保温好等优点,但是该空调系统结构非常复杂,耗水量大,制作成本高,难以小型化、家用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上述课题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适合于家庭使用的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填料与风机联合冷却的家用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内机,安装在室内,用于对该室内进行制冷或制热;吸收式制冷装置,与空调内机相连,为空调内机提供冷冻水来实现制冷;太阳能集热装置,安装在室外,分别与空调内机和吸收式制冷装置相连,制热时为空调内机提供热水,制冷时为吸收式制冷装置提供热能;以及冷却水装置,与吸收式制冷装置 相连,提供冷却水对吸收式制冷装置进行冷却,
其中,空调内机包括向室内输送冷风或暖风来实现制冷或制热的风机盘管;向该风机盘管输送冷冻水或热水,与风机盘管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管道;以及连接在该第一管道上,两个端口分别与第一管道相连通,另一个端口与太阳能集热装置相连通的第一三通阀,
吸收式制冷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发生器、气泡泵、分离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以及溶液热交换器,
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用于吸收太阳能,将水加热成热水的太阳能集热器;用于储存热水的蓄水槽;入口端与该蓄水槽的底部相连通,出口端与蓄水槽的顶部相连通,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将蓄水槽中的冷水输送至太阳能集热器,并将加热后的热水送入蓄水槽的第二管道;入口端与蓄水槽的顶部相连通,出口端与蓄水槽的底部相连通,通过发生器,使热水在发生器中放热的第三管道;连接在该第三管道上,位于发生器与出口端之间,两个端口分别连接第三管道,另一个端口连接第一管道的第二三通阀;以及连接在该第三管道上,靠近入口端位置的燃气加热器,第一三通阀的上述另一个端口与第三管道相连通,连通处位于发生器和燃气加热器之间,
冷却水装置包括:用于提供冷却水的冷却器;入口端与该冷却器的底部相连,出口端与冷却器的顶部相连,依次通过吸收器和冷凝器,使冷却水吸收吸收器和冷凝器中的热量,并将吸热后的水送入冷却器的第四管道,冷却器是填料与风机联合冷却器。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98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