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气管道积水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7504.5 | 申请日: | 2014-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3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化宾;左庆爱;高智群;巩鹏;王营营;方涛;苏峰;柏进财;尹茂建;宋照川;都强;张纯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0 | 分类号: | F17D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 代理人: | 周长义;崔民海 |
地址: | 27112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气管道 积水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企业中煤气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煤气管道积水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煤气净化系统,虽然均采用的全干法除尘技术,但是高炉在冶炼过程中原料中的水分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的水蒸汽随着煤气气流进入煤气管道内,煤气在输送过程中由于自身温度的降低及煤气遇到冷的管壁极易产生大量冷凝水,冷凝水中含有瓦斯灰、酸性化学物等有害物质,沉积在管道底部,对煤气管道造成很大的危害,虽然现已经在煤气管道中设置了既可以排出管道内的冷凝水又可以排出管道内瓦斯灰等杂质的煤气排水器,但是并不能可靠判断管道内是否积水,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为了保证煤气排水器的正常运行,通常会在煤气排水器中通入蒸汽进行保温,大量的蒸气冷凝水自煤气排水器中的溢流管外溢,而我们通常判断排水器是否正常运行的方式就是观察溢流管是否溢流,如果溢流则视为正常,如果出现排水器一二次阀堵塞,而煤气排水器还溢流正常,运行人员很难判断出排水器故障,很容易造成煤气管道内积聚大量的冷凝水,由于冷凝水的大量积聚加剧了管道内壁的腐蚀,容易造成煤气压力波动产生“潮涌”,严重时在低洼处形成水封导致煤气中断,危及后续用户的安全生产,甚至造成管道承载负荷过大而断裂、倒塌,引发恶性煤气事故。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气管道积水检测装置。并将煤气管道积水检测装置监测信号引至值班室内,实现实时监控煤气管道内部的水位,确保煤气管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实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气管道积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有闸板阀,闸板阀上安装短接管,短接管上安装雷达探测器,雷达探测器的输出端与监控器相连接。实现了对煤气管网内部尤其是低洼处积水的情况的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准确的判断出煤气管网内部积水状况,保证了煤气管网系统的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煤气管网内部尤其是低洼处积水的情况的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准确的判断出煤气管网内部积水状况,保证了煤气管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对指导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效的避免了由于煤气管网内部积水,对后续生产单位造成的影响,保证了安全生产,安全效益是无法衡量的。判断管道内的积水及时、准确,可以指导检修人员及时对管道内的积水进行处理,保证后续生产单位的安全用气,避免了由于管道积水原因造成的“潮涌”及管道断裂等恶性煤气事故的发生,安全效益是无法衡量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煤气管道,2、冷凝水液面,3、闸板阀,4、短接,5、雷达探测器,6、监视器。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一种煤气管道积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有闸板阀3,闸板阀3上安装短接管4,短接管4上安装雷达探测器5,雷达探测器5的输出端与监控器6相连接。实现了对煤气管网内部尤其是低洼处积水的情况的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准确的判断出煤气管网内部积水状况,保证了煤气管网系统的安全运行。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煤气管道积水检测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75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