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屏幕装置及柔性屏用户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6508.1 | 申请日: | 2014-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0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马凯;傅平;徐杰;胡易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屏幕 装置 柔性 用户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使用新型涉及移动设备柔性屏,以及实体键盘,特别涉及一种屏幕装置及柔性屏用户终端。
背景技术
近几年,手机在苹果、三星等厂商的领导下向着大屏幕触摸屏的方向发展,低端触摸机器也从电阻屏演进到电容屏,而市面上的大屏触摸手机却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输入使用习惯。虽然在输入文字以及拨号时触摸屏会在软件上做震动反馈,很多人还是喜爱机械键盘的按键感和反应速度,所以一直以来有触摸屏配侧滑键盘,后翻键盘以及最近摩托罗拉等推出的双输入手机,即触摸屏下方有全键盘配置的手机。但是无论侧滑、后翻、下方集成键盘均增加了手机厚度、长度和结构复杂度,且不太美观。另一种解决办法就是针对大屏幕手机、平板终端采用外置键盘,通过蓝牙等无线手段连接使用,分离使用或者集成在保护套上,这样仍然增加厚度,便携性不高,且始终是整体设计的外设部件,工程工艺技术和整体美观都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所以在大屏触摸手机横行的趋势下,怎样让习惯机械键盘的用户满意呢?黑莓曾经尝试过在触摸屏后加一个机械的反馈,即整个触摸屏在用户按压时下陷,给用户一个力反馈,有按键的效果,但是由于屏幕过大这种反馈并没有达到键盘的感觉,而是感觉屏幕没有安装好。
近年来,柔性屏成为移动终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市场和预言产品的柔性屏是弯曲的但不可折叠。但是,柔性屏的发展给触摸屏移动终端带来兼容实体键盘的可能性,柔性屏的可弯曲、形变可以使触摸屏按压时微小的形变得以应用,并加之机械键盘会给用户带来很好的用户体验。因此,未来的趋势柔性屏必然可以折叠形变,最终目标是让移动和可穿戴电子设备改头换面。而现有技术中,用户无法改变柔性屏形态,因此无法满足用户对实体按键输入的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使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柔性屏用户终端融合实体键盘的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移动终端在触摸屏为主流的移动终端市场,不被破坏产品整体设计,原有造型结构以及不增加整机厚度、长度或者结构复杂程度的情况下,用户无法体验实体按键输入的问题。
根据本使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屏幕装置,包括:
触摸显示屏;
安装在所述触摸显示屏下方的用于进行键入操作的多个弹性按键。
优选地,每个所述弹性按键包括:
位于所述触摸显示屏之下的用于传递触键压力的支撑构件;
位于所述支撑构件之下的机械反馈按键。
优选地,所述支撑构件分别与所述触摸显示屏和所述机械反馈按键的顶部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多个弹性按键分别置于所述触摸显示屏上的虚拟键盘的相应按键之下。
优选地,所述触摸显示屏是柔性触摸显示屏。
根据本使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屏用户终端,包括:
所述柔性屏用户终端包括所述屏幕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使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通过将提供的柔性屏及实体键盘融合为一体,作为大屏幕移动终端的重要配置,从而实现屏触摸和键盘双输入,以及机械键盘的按键感和反应速度,大幅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使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屏幕装置的T9键盘状态图;
图2是本使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屏幕装置的柔性屏与实体按键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使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屏幕装置的柔性屏与实体按键在受力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是本使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用户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使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使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使用新型。
图1是本使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屏幕装置的T9键盘状态图,如图3所示,为移动终端的拨号或者文字输入界面,拨号键盘的每一个按键均可以按下去,并且在物理结构上有力度反馈和高度差,此时,用户可以选择正常的触摸屏输入方式和按键模式。当然,用户也可以通过程序或者另外的侧键等将按键模式锁定不用,此时,移动终端的输入方式为正常的电容屏输入模式。在显示上,柔性屏的应用允许这种形变,在按压时有轻微下陷,这种下陷是单独按键的下陷且屏幕之间的连接膜应有一定柔韧性,以保证按键按下时显示仍正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65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剪刃锁紧装置
- 下一篇:空调两器用铜管切割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