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退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2703.7 | 申请日: | 2014-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2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曹建春;张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九云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退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电防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退耦器。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中输变电和配电设备在运行中会受到以下几种电压的作用:
(1)长期作用的工作电压;(2)由于接地故障、谐振以及其他原因产生的暂态过电压;(3)雷电过电压;(4)操作过电压。其中,雷电冲击波能够在信号线路及其回路中感应到比较大的暂态过电压,可能有较高的电压值,容易将线路损坏,单纯依靠提高设备绝缘水平来承受雷电冲击波,不但在经济上不合理,而且在技术上往往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对电力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采取必要的雷电防护措施,当有雷电冲击时,将雷电压幅值限制在被保护设备雷电冲击水平以下,使电气设备得到保护。
在雷电防护设备中,一般采用高电压等级的防雷设备对雷电冲击波的直接侵入进行防护,再采用低电压等级的退耦器、电涌保护器等对雷电冲击波进行补充防护,对雷电冲击波进行缓冲,其中,退耦器一般串联安装于额定电压500V及以下的低压供电系统中,用于增加导线感抗,弥补导线长度的不足,协调不同规格电涌保护器或防雷器之间的配合问题,典型应用在B级和C级的电涌保护器都安装在一个配电箱中的场合,另外,当电压开关型防雷器至限压型防雷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10m,限压型防雷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5m时,在两级防雷器之间都应加装退耦器。
退耦器内一般采用绕制导线的方法来制作电感线圈,由于导线本身的性能限制以及退耦器安装时有空间大小的限制,导线的截面积限制在一定范围,不能过大,因此,电感线圈能够承受的电流不能过大,当通过的电流比较大时,则需绕制较长的线才能满足要求,但是绕制的线越长,会和退耦器的实际大小无法匹配,出现空间不足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现有退耦器的结构作进一步地研究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退耦器,该退耦器通过将导线成束设置,并将成束的导线穿过呈空心圆柱体状的磁芯体,再将位于磁芯体两侧的导线分束设置,形成四股线束,分别引至接线体,这样的结构设置很巧妙,能够充分利用退耦器的内部空间,从而节约了成本,节省了安装空间,简化了制作步骤,优化了导线连接,能够适应大电流情况下对导线长度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退耦器,包括由上盖和下壳组成的壳体,所述下壳内设有磁芯体和绝缘护套,所述磁芯体呈空心圆柱体状,所述磁芯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下壳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磁芯体套设在所述绝缘护套的中部,所述绝缘护套内设有若干并行设置的导线,所述位于磁芯体两侧的导线从所述绝缘护套穿出后分成两股线束,所述下壳内位于磁芯体的两侧分别对应设有两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接线体,所述位于同侧的接线体和两股线束通过金属连接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连接板包括第一边板、与所述第一边板垂直的第二边板、以及从所述第二边板两侧向下方延伸的第三边板和第四边板,所述位于同侧的两股线束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边板的下端面两侧,所述第三边板和第四边板分别插设于对应的安装槽内且分别与对应的接线体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体包括第一接线体和第二接线体,所述第一接线体和第二接线体均由四块相互垂直的金属板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一接线体为前后呈开口状的长方体,所述第二接线体为左右呈开口状的长方体,所述第二接线体上端的金属板穿过第一接线体的前后开口后与第二接线体上与所述上端的金属板垂直的金属板连接,所述第三边板和第四边板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接线体上的金属板焊接,所述下壳两侧对应所述第二接线体分别设有两个安装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线体和第二接线体上分别对应设有第一螺丝安装孔,所述上盖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丝安装孔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可依次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接线体和第二接线体上的第一螺丝安装孔的第一螺丝。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卡口,所述下壳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卡口配合连接的缺口,所述下壳位于同侧的安装槽之间设有第二螺丝安装孔,所述上盖上位于同侧的第一通孔之间设有与所述第二螺丝安装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螺丝安装孔的第二螺丝。
进一步地,所述设于绝缘护套内的若干导线的长度大体相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护套的直径与所述磁芯体的内径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九云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九云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27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