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取模条修毛边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1832.4 | 申请日: | 2014-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1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阳东旭;杜效白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致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7 | 分类号: | B29C45/17;B29C45/38;B29C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5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取模条修 毛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电子元器件底座加工技术,尤其与一种需要自动脱模条自动修毛边产品生产工序有关。
背景技术
精密电子产品(网络变压器底座片料)完成浇注成型后,需要对注塑后的产品进行脱模条和削切浇注口流道废料、毛刺。现有的工序,对于脱模条和削切浇注口流道废料、毛刺是两个分开的工序。脱模条工序需要专门的工装,配以专职操作人员,脱模条后再经搬运送削切工序;削切工序同样需要专门的工装,配以专职操作人员。长期采用这种方式,虽然能够顺利完成对注塑后产品的脱模条和削切,但是效率低,设备投入大,人工投入大,中间环节多,不能满足精益生产对高效率、短时间生产加工最多最高质量产品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取模条修毛边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实现脱模条、削切浇注口流道废料、毛刺一体化完成,省去中间环节,极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设备和人工成本。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自动取模条修毛边机,包括基台,所述基台上设有下模块和主支架,所述主支架上设有冲压气缸,冲压气缸下端设有上模块。所述上模块上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撞块,撞块用于撞脱注塑后待加工产品上的模条。所述撞块上均设有叉料气缸和叉料块,所述叉料块连接叉料气缸,叉料气缸控制叉料块推出和退回,用以在上模块抬起始同时把产品抬起。所述上模块上还设有限位柱、压料块,还有刀片,压料块可压住产品,并弹性连接上模块;刀片对应产品浇注口流道废料和毛刺区域,在上模的带动下削切浇注口流道废料和毛刺。所述下模块上设有斜槽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限位柱配合。
进一步,所述主支架上设有控制盒。控制盒连接并控制冲压气缸、叉料气缸和接料气缸
进一步,所述斜槽左高右低,或者右高左低,且斜槽为2个,与模条配合。模条被撞块撞脱后,掉落在斜槽内,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滑出斜槽。
进一步,所述主支架下设有接料装置,接料装置包括接料盒和接料气缸,所述接料盒倾斜设置,接料气缸控制接料盒的推出和退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注塑后的产品的脱模条工序和削切浇注口流道废料、毛刺工序整合,设计了一体机,实现在一个设备上脱模条、削切浇注口流道废料、毛刺同时完成,省去中间环节,极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设备和人工成本;
2、上模块下推一次,先由撞块完成撞脱模条,上模块继续下冲,利用压料块、刀片完成削切浇注口流道废料、毛刺,整个过程简单快速,便于实现连续加工;
3、脱落的模条,在下模块的斜槽内自动下滑,并从低一端滑出下模块,实现模条自动收集;
4、有了限位槽与限位柱,使得上模块上的限位柱碰到下模块上的限位槽时,不再下冲,避免冲压过度,损伤装置;
5、叉料气缸和叉料块的设计,可方便机器抬起产品和放掉产品;
6、接料盒和接料气缸的设计,可在需要的时候推进接料盒,便于收集加工后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视图一。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视图二。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4示出了带模条、带浇注口流道废料和毛刺的待加工产品立体视图。
图5示出了带模条、带浇注口流道废料和毛刺的待加工产品上视图。
图6示出了使用本实用新型脱模条、削切浇注口流道废料、毛刺后的产品上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自动取模条修毛边机,包括基台(2),所述基台(2)上设有下模块(6)和主支架(3),所述主支架(3)上设有冲压气缸(4),冲压气缸(4)下端设有上模块(5),其中:所述上模块(5)上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撞块(7),所述撞块(7)上均设有叉料气缸(11)和叉料块(15),所述叉料块(15)连接叉料气缸(11),叉料气缸(11)控制叉料块(15)推出和退回;所述上模块(5)上还设有限位柱(8)和压料块(1),还有刀片;所述下模块(6)上设有斜槽(10)和限位槽(9),所述限位槽(9)与限位柱(8)配合。
所述主支架(3)上设有控制盒(12),控制盒(12)连接并控制冲压气缸(4)、叉料气缸(11)和接料气缸(14)。
所述斜槽(10)左高右低,或者右高左低,且斜槽(10)为2个,与模条(17)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致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德阳致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18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基陶瓷阀体
- 下一篇:蒸汽加热及风冷却式泡沫成型上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