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电柜通风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0345.6 | 申请日: | 2014-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2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东;张磊;杨雄鹏;曹伦;汪槟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胡乐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柜 通风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柜通风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低压配电柜的散热一般采用强迫风冷,通常采用下进风上出风方式,柜体内部通常设有多个风机,风道设计较复杂,缺乏对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合理分析,柜体内温度场不均匀,散热盲区不可避免。
这种风道结构的缺点:采用多个风机对关键器件逐一散热必将带来多个散热风险点,且易导致机柜内部出现散热死区,使得整机散热可靠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配电柜通风散热结构方案,尽可能避免了散热死区,提高了整机散热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方案如下:
一种配电柜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结构组件、出风结构组件、机柜内门板、接线端子安装板以及在配电柜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接线端子组件、直流断路器组件、二极管模块散热器组件、风机模块结构组件;所述进风结构组件位于配电柜前门板下部,所述机柜内门板位于配电柜前门板后侧,机柜内门板的下部设置为进风孔板,接线端子安装板位于进风孔板后侧,接线端子安装板与机柜内门板之间形成竖直向上的风道,接线端子组件面向进风孔板固定于接线端子安装板上;二极管模块散热器组件位于直流断路器组件的后侧上方,通过一漏斗形进风挡板(上口宽、下口窄即可)与风机模块结构组件下端的进风口密封衔接;所述出风结构组件安装于风机模块结构组件的后侧,对应于配电柜后门板上部。
基于上述基本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做如下优化限定和改进:
接线端子安装板、机柜内门板与机柜前门板相互平行。
二极管模块散热器组件安装固定于漏斗形进风挡板下方散热器基板上,以便于气流经直流断路器组件后收缩进入二极管模块散热器组件的散热器翅片之间的通道。
接线端子组件、直流断路器组件、二极管模块散热器组件和风机模块结构组件整体位于配电柜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高效,结构紧凑,成本低廉,整机温升低,散热效果好等优点,特别有以下优势:
1)整机散热只采用一台后向离心风机,在风机的作用下使机柜内处于负压状态,从而使外界冷空气从机柜的进风口进入机柜内,依次对配电端子、直流断路器组件、二极管散热器组件进行充分冷却,有效提高了整机的散热效率,节省了散热成本;
2)大功率器件集中抽风冷却,保证柜内的工作环境,保证器件的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配电柜通风散热结构示意图。
1:进风结构组件,2:机柜内门板(下方有进风孔板),3:接线端子安装板(兼有进风导流板作用),4:接线端子组件,5:直流断路器组件,6:二极管模块散热器组件,7:风机模块结构组件,8:出风结构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配电柜通风散热结构,包括进风结构组件1、机柜内门板2,接线端子安装板3,接线端子组件4、直流断路器组件5、二极管模块散热器组件6、风机模块结构组件7、出风结构组件8等。所述进风结构组件在机柜前门板下部,所述机柜内门板位于机柜前门板后侧,所述接线端子安装板位于机柜内门板后侧下部(与机柜底部之间做密封处理),所述接线端子组件位于机柜中 下部进风结构组件后侧,所述断路器组件位于机柜中部接线端子组件上方,所述二极管模块散热器组件与风机模块结构组件相衔接,且风机模块结构组件进风口设有漏斗形进风挡板,所述出风结构组件在风机模块的后侧,所述的整机的热流方向如下:在机柜顶部离心风机的作用下,位于风机组件以下的机柜内部均处于负压状态,机柜外冷空气由机柜的前门板进风口进入柜底部,首先冷却安装在机柜底部的接线端子组件,在安装板的导流作用下,加上机柜柜顶离心风机向上抽风的作用下,气流沿着接线端子安装板和机柜内门板之间的竖直风道上升,先后冷却接线端子组件、直流断路器组件,然后气流收缩经过二极管模块的散热器翅片之间的通道,对二极管组件加速冷却,最后经后向离心风机改变气流方向,将机柜内的热气流沿着风机后侧出风结构组件排至机柜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03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具的气辅结构
- 下一篇:整体包胶注塑产品模具改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