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体探伤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9430.0 | 申请日: | 2014-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9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建平 |
主分类号: | G01N23/00 | 分类号: | G01N2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童海霓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伤 检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探伤检测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管体探伤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安全生产被提到重要位置,而质量是安全保证的根本。燃气管道是城市的基础配套设施,在燃气管道出厂前,需要对管道进行X射线探伤检测,以保证所生产出来的燃气管道符合相关质量要求。
在管道生产厂家,有大量的管道在出厂前需要被检测。而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穿透能力很强的电磁波,如果被X射线照射过多,就可能产生放射反应,甚至受到一定程度的放射损害。如何做到在保证检测效率的同时,又可避免X射线对人体的伤害,是一个需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即可提高管体检测效率,又可避免X射线对人体的伤害的管体探伤检测设备。
一种管体探伤检测设备,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具有一中空腔体,所述箱体的箱壁上开设有相对的入料口及出料口,所述箱体的外壁上设有两个引导装置,两个所述引导装置分别位于所述入料口及所述出料口位置;
入料盖板、出料盖板,所述入料盖板与其中一个所述引导装置连接,所述出料盖板与另一个所述引导装置连接;
驱动装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入料盖板及所述出料盖板连接,以使所述入料盖板沿其中一个所述引导装置开启或封闭所述入料口,以使所述出料盖板沿另一个所述引导装置开启或封闭所述出料口,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缸体、耳轴及浮动接头,所述缸体通过所述耳轴与所述箱体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缸体的伸缩端通过所述浮动接头与所述入料盖板连接,另一个所述缸体的伸缩端通过所述浮动接头与所述出料盖板连接;
传动装置,收容于所述腔体内,包括:悬臂梁、气动滑台、回转缸及夹爪,所述悬臂梁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内壁上,所述气动滑台与所述悬臂梁滑动连接,所述回转缸设于所述悬臂梁上,所述夹爪与所述回转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外壁上设有多个液压缓冲器,多个所述液压缓冲器位于所述入料口及所述出料口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装置包括:引导柱及引导块,所述引导柱为圆柱体,所述引导柱设于所述箱体上,所述引导块上开设有引导槽,所述引导块通过所述引导槽夹持于所述引导柱上,其中一个所述引导块与所述入料盖板连接,另一个所述引导块与所述出料盖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体为液压伸缩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体为气压伸缩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转缸为液压回转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转缸为气压回转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入料口远离所述驱动装置的一侧,所述入料盖板通过滚轮与所述第一挡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外壁上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出料口远离所述驱动装置的一侧,所述出料盖板通过滚轮与所述第二挡板连接。
管体探伤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前,入料口及出料口均分别被入料盖板及出料盖板封闭;
入料盖板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往一侧移动,入料口被打开;
气动滑台沿悬臂梁移动,带动夹爪伸出入料口,到达箱体外部;
夹爪夹取管体,气动滑台带动夹爪,经过入料口,到达箱体的腔体内;
入料盖板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将入料口封闭;
腔体设置有相应的X射线检测装置,X射线检测装置工作,对管体进行探伤检测;
检测完毕后,出料盖板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将出料口打开;
回转缸工作,带动夹爪转动一个角度,进而气动滑台工作,带动夹爪伸出出料口,到达箱体外部;
夹爪将管体放置于指定位置;
气动滑台继续带动夹爪回缩到箱体的腔体内,回转缸带动夹爪回转一个角度,以使夹爪复位;
出料盖板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将出料口封闭;
至此,完成对一个管体的探伤检测工作。
管体探伤检测设备采用机械自动化设备,对管体进行探伤检测工作,一方面,可提高检测的效率,另一方面,避免了X射线对人体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优实施例的管体探伤检测设备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管体探伤检测设备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管体探伤检测设备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管体探伤检测设备沿B-B线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建平,未经徐建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94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