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力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8498.7 | 申请日: | 2014-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0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吴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蒋全强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力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风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显的尤为重要,很多环保能源显的尤为重要,而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电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能源,因此,在电力方面,风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风力资源丰富,风电在我国具备充分发展的自然条件。如何提高能把风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多路输出是本领域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力发电装置,该风力发电装置解决了储能装置的多路输出的直流电压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包括:风力发电机,与该风力发电机相连的主变压器、与该主变压器相连的滤波补偿装置,该滤波补偿装置通过一整流器与储能装置相连,该储能装置与一直流电压转换电路相连,该直流电压转换电路包括:开关管,变压器,若干直流输出子电路,反馈子电路,以及与所述储能装置的输出端相连的谐振控制模块;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第二端分别与谐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相连,该开关管的第三端通过一电阻接地;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与各直流输出子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各直流输出子电路的接地端分别作为独立接地端;所述反馈子电路,该反馈子电路包括:光电耦合模块,该光电耦合模块的第一端从一直流输出子电路的输出端采集反馈电压,其第二端与一稳压电路相连;所述光电耦合模块的第三、第四端分别与谐振控制模块的反馈输入端、参考电压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效果:(1)通过谐振控制模块,开关管,变压器,各直流输出子电路构成的电路实现了多路输出的功能,以满足后续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的供电需要;(2)各直流输出子电路的接地端分别独立设置,避免了当用作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电源时,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串扰;(3)通过加入反馈子电路,以实现当电压出现波动时,通过反馈稳定输出电压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风力发电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压转换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压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其中,开关管Q1、变压器T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5、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6、电感L1、电流型PWM控制芯片U1、光电耦合模块U2、晶闸管U3、数字接地端DGND、模拟接地端AGN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包括:风力发电机,与该风力发电机相连的主变压器、与该主变压器相连的滤波补偿装置,该滤波补偿装置通过一整流器与储能装置相连,该储能装置与一直流电压转换电路相连,该直流电压转换电路,包括:开关管Q1,变压器T1,若干直流输出子电路,以及与所述储能装置的输出端相连的谐振控制模块;所述开关管Q1的第一、第二端分别与谐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相连,该开关管Q1的第三端通过一电阻接地;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与各直流输出子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各直流输出子电路的接地端分别作为独立接地端,且各独立接地端可以分别用作数字接地端、模拟接地端;所述反馈子电路,该反馈子电路包括:光电耦合模块U2,该光电耦合模块U2的第一端(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从一直流输出子电路的输出端采集反馈电压,其第二端(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一稳压电路相连;所述光电耦合模块U2的第三、第四端(其分别是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集电极)分别与谐振控制模块的反馈输入端、参考电压端相连,即TL3845芯片的管脚2(VFB端)、管脚8(REF端)。
所述谐振控制模块采用电流型PWM控制芯片U1,例如TL3845芯片。
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立的接地端设置,可以同时满足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供电要求。
所述开关管Q1可以采用三极管或者MOS管来实现,如采用三极管时,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端分别与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发射极相对应;如采用MOS管时,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端分别与MOS管的栅极G、漏极D、源极S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84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