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尾线绕线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57088.0 | 申请日: | 2014-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9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帮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嘉龙海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陈双喜 |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初级 绕组 尾线绕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尾线绕线结构。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变压器在当今社会被广泛的使用,变压器对应的主体是骨架,骨架中安装有磁芯,在骨架上缠绕了初级绕组。变压器在各行各业的广泛使用,使得变压器需求数量巨大,生产厂家需大批量生产变压器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在生产变压器的过程中,现有技术中的骨架没有挂柱,进行屏蔽绕线作业时要将尾线自绕骨架绕线槽一圈,影响绕组排线平整度,最终影响变压器的电磁兼容性(EMC)测试,影响变压器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尾线绕线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绕线作业时引起的变压器电磁兼容性(EMC)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尾线绕线结构,包括骨架和初级绕组,所述骨架包括绕线槽、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复数根针脚,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立有至少一第一挂柱,所述第二挡板上设立有至少一第二挂柱,所述第一挂柱与第二挂柱于绕线槽的两侧彼此正对设置,所述初级绕组的尾线依次绕过前述第二挂柱和第一挂柱,横跨过绕线槽后连接于前述针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挂柱整体高度与所述第一挡板高度平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二挂柱的整体高度与所述第二挡板高度平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挂柱末端设有挂钩,该挂钩横向凸出挂柱。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挂柱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挡板的宽度,挂钩与第二挂柱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二挡板的宽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该挂钩横向凸出所述挂柱1至5mm。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多方面的明显优点和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尾线绕线结构,将尾线先缠绕第二挂柱,然后将尾线横向跨过绕线槽,缠绕于第二挂柱所正对的第一挂柱上,然后再连接于针脚。这种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尾线绕线结构,可以实现尾线直角方式作业,提高绕线一致性,改善变压器的电磁兼容性(EMC),提高变压器产品的质量。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骨架,11、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绕线槽;
20、针脚,31、第一挂柱,32、第二挂柱,33、挂钩;
40、初级绕组,41、尾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尾线绕线结构,包括骨架10和初级绕组40,所述骨架包括绕线槽13、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所述第一挡板11上设置有复数根针脚20。
以及,在骨架10的第一挡板11上设置有第一挂柱31,第二挡板12上设置有第二挂柱32,所述第一挂柱31与第二挂柱32于绕线槽13的两侧彼此正对设置。所述初级绕组40的尾线41依次绕过前述第二挂柱32和第一挂柱31,横跨过绕线槽13后连接于前述针脚20。
所述第一挂柱31整体高度和所述骨架10的第一挡板11高度平齐,第二挂柱32的整体高度与所述第二挡板12高度平齐。所述第二挂柱32末端设有挂钩33,该挂钩33横向凸出第二挂柱32约1至5mm。所述第二挂柱3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挡板12的宽度,挂钩33与第二挂柱32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二挡板12的宽度。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尾线绕线结构,将尾线41先缠绕第二挂柱32,然后将尾线41横向跨过绕线槽13,缠绕于第二挂柱32所正对的第一挂柱31上,然后再连接于针脚20。这种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尾线绕线结构,可以实现尾线直角方式作业,提高绕线一致性,改善变压器的电磁兼容性(EMC),提高变压器产品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嘉龙海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嘉龙海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70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