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底管道登岸段的保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56964.8 | 申请日: | 2014-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8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 发明(设计)人: | 钟文军;孙国民;王猛;赵党;李庆;齐金龙;陈欣;赵冬岩;钟小侠;冯现洪;邢厚宽;郝双户;倪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57/00 | 分类号: | F16L57/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海底 管道 登岸 保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保护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海底管道登岸段的保护结构。属于海洋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在海洋石油开发工程中,天然气资源是经过海底输气管道来实现的。
常规登岸段管道保护,通常采用挖沟或炸礁成沟后,将管道埋设或采用在管道上方抛碎石,并将水泥灌浆注入碎石层,水泥凝固后所形成整体保护层等方法。但是,由于受管道施工期间海况恶劣环境以及环境保护的限制,在此期间,则无法成沟,然后,再对管道进行埋设保护,只能在等待条件允许时进行,这样一来,不仅延长了施工工期,而且,增加了施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海底管道登岸段的保护结构,其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不仅能够在恶劣海况条件下,在波浪破碎区为登岸段管道提供稳定和防护,为登岸段管道的安全铺设提供了保障;而且,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海底管道登岸段的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设置在海床上的海底管道、包覆在海底管道周围的碎石保护层,包覆在碎石保护层周围的保护层;其中,保护层由数个扭王字块对接而成。
所述扭王字块的两边为相对平行设置的块状结构,中部为与两边中部块状结构垂直的块状结构;其中,块状结构的中部为方形块,两边为锥台形块;数个扭王字块对接时,锥台形块间相互插接成一保护层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不仅能够在恶劣海况条件下,在波浪破碎区为登岸段管道提供稳定和防护,为登岸段管道的安全铺设提供了保障;而且,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扭王字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海底管道、2.碎石保护层、3.外部保护层、31.方形块、32.锥台形块、4.海床。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设置在海床4上的海底管道1、包覆在海底管道1周围的碎石保护层2,包覆在碎石保护层2周围的外部保护层3;其中,外部保护层3由数个扭王字块对接而成。
如图2所示,上述扭王字块3的两边为相对平行设置的块状结构,中部为与两边中部块状结构垂直的块状结构;其中,块状结构的中部为方形块31,两边为锥台形块32;数个扭王字块3对接时,锥台形块32间相互插接成一保护层结构。
上述碎石保护层2作为垫层和起到对海底管道1保护作用。
上述外部保护层3覆盖在底层碎石层上,起到消浪和对海底管道1外部保护作用。
当海底管道1在波浪破碎区登岸时,首先,采取地基处理,将地基进行平整;待海底管道1铺设在既定路由上,在海底管道1上方周围抛撒碎石,并形成设定高度的碎石保护层2;然后,再在碎石保护层2上方摆放由数个扭王字块3对接而成的外部保护层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69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视机分体底座
- 下一篇:一种油管管口堵塞装置





